中時社論》蔡政府不敢面對的高死亡率真相
臺灣新冠確診累積718人死亡,死亡率4.74%,高居全球前十名,高過葉門、蘇丹、敘利亞和索馬利亞等。新冠死亡率前20名國家,絕大部分是戰亂、落後國家。置身這個名單且排名這麼前面,國人除感到不解,更多的是憤怒和恥辱。
此外,國人疫苗覆蓋率僅12%,接種AZ疫苗後有超過300人死亡,另有2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雖然不完全與疫苗有關,但疫苗接種後死亡人數竟然如此之多,實在令人驚悚,畢竟隨着病毒越來越刁鑽、疫情越來越詭譎,普遍施打疫苗已成爲最重要的防疫手段,如果接種疫苗可能帶來如此難測的後果,真的會讓民衆陷入無所適從的恐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試圖就臺灣的超高死亡率提出解釋。包括,臺灣處於疫情爆發初期,因此死亡率較高,其他先進國家大多已處於第2波、第3波,乃至第4波疫情,所以死亡率下降。
這種說法有違蔡政府一再宣傳的「超前部署」,且避重就輕。所謂的「超前部署」不就表示蔡政府自認防疫動作和物資等早已提前整備完全,因此,一旦疫情真的來襲,即使兩岸猿聲啼不住,指揮中心仍然可以帶領大家輕舟渡過萬重山。
但事實遠非如此。如果不是藝人賈永婕號召捐贈,國人還不知道國內醫療院所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完全不夠用;如果不是藝人吳宗憲捐贈了11萬劑、一劑300元的快篩試劑,可能大家到現在還只能使用一劑1000元的快篩試劑,甚至可能也根本用不到,因爲若非之前雙北「逆時中」執意在熱區進行快篩,可能指揮中心至今都不願開放。
高死亡率是一面防疫鏡子
這類的事情多到無法勝數,每一件都標幟着指揮中心的顢頇自大、難以溝通。外媒稱臺灣防疫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其實正是打臉蔡政府吹噓的超前部署。沒有從之前歐美國家防疫的得失經驗學到應變之道,以至於疫情鵲起後手足無措,讓國人陷入染疫又無疫苗的危險境地,指揮中心怎麼好意思自比歐美在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爲臺灣的超高死亡率找開脫之詞呢?
進入第2、3、4波疫情的歐美國家,主要是遭遇到更頑強的變種病毒,說起來,他們的民衆比起國人更不願意遵守政府所訂定的各種防疫生活指引或規定,防疫的漏洞和破口更多,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在高確診的情況下,降低重症以及死亡率,不是依賴人民的自覺和紀律,而是靠有作爲的政府大量、超量採購疫苗,但疫苗佈局卻正好顯露出蔡政府的後知後覺,甚至有人認爲其間恐涉及不足與外人道的若干生技秘辛。
至於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2成重症者可救回」的說法,更是遁詞。簽署與執行DNR(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豈是可以輕率爲之的兒戲?雖然張上淳已爲此公開道歉,但是從他說出這樣的話,也可窺見指揮中心乃至於政府高層,不願真誠謙卑面對新冠疫情造成國人高死亡率的逃避心態。
總統蔡英文直接選擇漠視,在6日確診死亡人數加上接種疫苗死亡人數超過千人時,不置一詞,反而在臉書上貼了風花雪月的祝壽文;指揮中心則選擇以各種藉口掩蓋問題,對接種疫苗後的大量死亡,指揮中心迄今仍只給標準答案「死亡者多爲高齡者」、「本來就有疾病」,然而,醫界早有人從疫苗接種後移動死亡人數遞減的現象,與高齡者自然死亡人數相比較,計算出疫苗接種與死亡存在相關性。
深入調查高死亡率的成因
高死亡率是一面防疫的鏡子,映照出蔡政府防疫的失能,無論是確診還是接種疫苗的高死亡率,都看不到指揮中心進行深入調查。防疫還有漫漫長路,指揮中心必須實事求是,深切瞭解高死亡率的成因,才能改進防疫作爲、降低不幸。
防疫3級警戒將近8周,各界對712警戒降級的呼聲正在升高,指揮中心也局部鬆綁了一些3級規定。儘管確診人數逐漸減少,但超高的確診死亡率,甚至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率高過各國,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尋常的死亡率現象,在防疫上一定有其意義和警訊,指揮中心絕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