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世界遺產大足石刻 首次發現北宋「交子」蹤影

交子是古代四川俚語,有票券憑證意思,其中「交」解作雙面重疊印刷。(圖/翻攝自「視界網」,下同)

記者姿函綜合報導

重慶世界遺產大足石刻考古團隊日前有重大發現,在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5號龕的「報父母恩重經變像」下方,出現了宋代紙幣「交子」的身影考古學家表示,錢幣圖像在大足石刻中比較常見,但紙幣的發現還屬首次,極具研究價值。考證指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最早發行於與大足石刻相距不遠的四川成都

綜合陸媒報導,「交子」的圖像位在「報父母恩重經變像」的中部,一塊54公分高、100公分寬的銘文平整面上方。在這之前,考古團隊只能認出內方外圓的錢幣圖像,而後發現在錢幣旁邊整齊三摺疊放的,就是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專家認爲,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號龕開鑿於南宋年間,當時川東和川西已經頻繁交往,所以「交子」被廣泛使用。

考古學家已經對新發現的紙幣石刻圖像進行了辨識和系統研究,並且形成了古文字材料,下一步要將研究成果及中收錄於年內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其5萬餘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爲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