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新進展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多個首次發現
13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召開考古中國發佈會,公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最新進展。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南約150公里海域。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統籌部署和工作安排,2023年至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組隊,使用探索一號、二號科考船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二處沉船遺址開展了3個階段的深海考古調查,取得重要成果。
經考古調查確認,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區和條形區組成。核心區爲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碼放整齊的船貨構成的堆積,長約37、寬約11米,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約3米。環形區和條形區遺物數量少且分佈較爲零散。船體位於遺址核心區,上部結構不存,殘存部分大多被掩埋覆蓋,僅在部分位置暴露出隔艙板、底板等,可見10個以上分艙,發現2處疑似桅座結構。一號沉船遺址遺物包括並不限於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數量超10萬件。三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紅綠彩、琺華、單色釉、素三彩等瓷器,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 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吳文自造”等。二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核心區南北長約21、東西最寬約8米,以排列整齊、堆疊有序的原木堆積爲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散落區可見陶瓷器、螺殼和零星原木等。三個階段考古調查從二號沉船遺址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遺物38件。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建忠說,一號沉船載滿外銷陶瓷器,二號沉船承載了海外輸入的木材,二處沉船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尤其是一號沉船琺華器、二號沉船的烏木均是沉船考古首次發現。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調查首次應用了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如長基線定位系統提高了定位導航和位置標註的精度;使用潛載側掃聲吶、多波束測深系統、淺地層剖面儀、磁力儀對沉船遺址進行綜合地球物理探測;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和高清相機完成了沉船遺址分佈區域的全景攝影拼接和三維激光掃描;使用潛載抽泥、吹泥裝置對計劃提取的文物和部分重要區域進行了抽泥、吹泥作業;使用潛水器柔性機械手提取文物,採集了大量海底沉積物、底層海水、海洋生物等樣品;採用載人潛水器和無人潛水器結合作業的形式,探索深海考古調查的路徑和模式。
2024年5月6日,國務院覈定公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文物保護區。海南省落實屬地責任,加強省部合作、央地合作,統籌協調推進深海文物保護。推進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二期、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等相關機構建設,爲全面加強深海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提供保障。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對闡釋我國海洋文明特質,推動文明比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標誌着我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對於我國深海考古的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