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目前臺海局勢呈現「四個加劇」趨勢(王英津)

日本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首度將臺灣安全議題單項列出,高度關注臺海安全。(美聯社)

日美峰會於4月舉行,在峰會之前兩國還舉辦了「2+2」對話。在日美峰會落幕之後,各界出現了系列關於臺海問題的討論,主要是聚焦於美日雙方在臺海問題上的表態和動作。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邀請六位專家就「日美峰會與臺海地區形勢」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以《日美峰會與臺海地區形勢》爲題,詳細刊登了與會者的發言。本文爲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在論壇上的發言。

大家不難觀察到,當下兩岸關係是自1987年兩岸開啓互動以來的「最低潮」。更令人揪心的是,目前如此糟糕的兩岸關係很可能尚未觸底,還有繼續惡化的跡象,這不能不引起兩岸人民的警覺。我認爲,對於當下的臺海局勢走向,可以用「四個加劇」加以概括。

第一是促統與拒統的矛盾在加劇。從大陸促統角度看,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後,大陸進入促統新階段。在大陸看來,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最後一場攻堅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件,在大陸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在大陸地區,幾乎在任何問題上都存在「左右之爭」,而唯獨在國家統一問題上例外,大陸民衆的態度高度一致,主張統一已成爲最高共識。雖然大陸促統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但其推進國家統一的決心卻堅定不移。隨着大陸的崛起,大陸實現國家統一的勢頭不可阻擋。

然而,從臺灣方面來看,「拒統」已成爲臺灣社會的主流共識。儘管藍綠兩大陣營內部有分歧,但在抗拒統一問題上卻空前一致。從島內政黨格局看,民進黨獨大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除非有偶發性因素。民進黨拒統謀「獨」的兩岸政策路人皆知,2019年民進黨當局先後修訂「國安五法」,目的就在於阻擋兩岸交流,以此捍衛「臺灣主體性」。而今後即便立場稍微緩和的國民黨重新上臺,其抗拒大陸統一的政策在短期內也難以改變。大陸促統與臺灣拒統成爲新形勢下兩岸博弈的新焦點,並且兩岸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日益加劇。

第二是「臺獨」與反「臺獨」的鬥爭在加劇。從臺灣角度看,島內「臺獨」活動空前猖獗。蔡英文當局持續推行「臺獨」路線,尤其疫情以來,不斷挑釁大陸、「藉疫謀獨」。近幾年來,島內外的政治環境進一步助長了「臺獨」氣焰。首先,美國打「臺灣牌」,通過支持「臺獨」來牽制中國。大家都知道,當年陳水扁當局大搞「臺獨」時,美國擔心自己被「拖下水」,便以「麻煩製造者」予以譴責,還與大陸聯手遏制「臺獨」。然而,當下美國卻支持「臺獨」,對於不觸碰大陸最後「紅線」的所有「臺獨」活動,美國都予以認可、縱容和支持,這與陳水扁時期的美國對臺政策有顯著不同。其次,臺灣地區國、民兩黨相互靠攏的態勢更加明顯。雖然兩黨之間也存有矛盾和競爭,但「一致對陸」的政策日益明顯。再次,蔡英文在2020年1月的「大選」中以高票贏得選舉連任,這無形中給她帶來了很大的「鼓舞」,其「臺獨」氣焰空前囂張。概而言之,美國的支持、國民黨的附和、島內民意的「支持」,三者相互疊加進一步助長了蔡英文的謀「獨」信心。另外,當下民進黨在島內幾乎掌控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系統的公權力,使得蔡英文當局推行「臺獨」路線的阻力大大減小,這也進一步增大了「臺獨」風險。「臺獨」成爲兩岸關係中「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有可能引發臺海危機。

從大陸角度看,反對「臺獨」的決心堅定不移、力度絲毫未減。面對「臺獨」步步緊逼,大陸綜合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等手段,全面開展反對和遏制「臺獨」的鬥爭。在政治上,徹底揭露「臺獨」本質,指出其非法性、危害性與危險性,通過紀念《反分裂國家法》頒佈15週年、擬出臺「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等方式向「臺獨」勢力發出「紅色」警告。在軍事上,通過繞島航行、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越過所謂「海峽中線」、涉臺軍演等來警告「臺獨」:倘若膽敢製造「臺獨」重大事變,大陸將不惜一切代價,給予堅決、徹底的粉碎。從近一年看,大陸在武力震懾「臺獨」方面的動作,其頻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在外交上,針對蔡英文當局「藉疫謀獨」、企圖參與國際組織的挑釁,大陸不給「臺獨」預留任何空隙,堅決予以遏制和打擊。

第三是兩岸民衆的情緒對抗在加劇。從島內民調看,臺灣民衆對大陸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肆意詆譭、攻擊大陸的現象廣泛存在。尤其在2019年香港出現「反修例風波」和2020年疫情蔓延後,情況更加嚴重。臺灣當局擴大「國際活動空間」、「藉疫謀獨」的目的被大陸擊碎後,便將臺灣不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活動的責任歸咎於大陸的打壓,故意煽動民意,激發臺灣民衆對大陸的仇視和不滿,致使島內對抗大陸的民粹主義情緒持續發酵。

從大陸來看,近些年大陸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持續高漲,對「臺獨」越來越沒有耐心,武統聲音甚囂塵上,這從大陸網絡上可以一目瞭然。隨着中國由「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大陸民衆的心態也變得複雜起來。這種變化反映在兩岸問題上就是大陸民衆對國家統一的期待和呼聲會更加強烈,對過去能夠容忍的事情變得難以容忍、能等待的事情變得迫不及待。兩岸民衆在網絡上的相互攻擊、謾罵,表明兩岸民衆的對立情緒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對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以及未來和平統一造成了嚴重阻礙。

第四是外部干預與反干預的矛盾在加劇。從外部勢力干預看,美國打「臺灣牌」的力度在加劇。爲遏制中國發展和崛起,美國近幾年持續打「臺灣牌」,先後通過一系列涉臺法案,提升美臺關係,縱容和支持「臺獨」活動。美臺在軍事、政治、安全、「實質邦交」等領域的互動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除了對臺軍售,美國軍艦反覆到南海、臺灣海峽水域進行挑釁。即便拜登政府上臺後,這一趨勢仍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只是策略手法略有不同而已。不僅如此,美國還拉攏盟友介入臺海問題。譬如,拉攏日本、澳大利亞、法國、丹麥等打「臺灣牌」。美國盟友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活動,有的雖然不能簡單地將其歸於支持「臺獨」,但在兩岸對抗情勢下,支持臺灣參與某些國際組織,等於給「臺獨」撐腰打氣,在客觀上起到了支持「臺獨」的效果。顯而易見,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法國、丹麥等的干預和介入,增加了臺海問題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從中國反干預角度來看,大陸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堅決反對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非法干預。在輿論上,揭露和批判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打着人權、民主等旗號干涉中國臺灣問題的背後圖謀。在政策上,全面闡釋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反覆申明堅決反對外來干涉的一貫立場。在外交上,跟干涉臺灣問題的西方國家進行堅決的鬥爭。在軍事上,積極練兵備戰,以隨時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臺海局勢。中國在反外部干預問題上的原則是不惹事,但決不怕事。

基於對以上「四個加劇」態勢的分析,我認爲,今後隨着美國對大陸挑釁的升級、美國拉攏臺灣對抗大陸動作的增多和升溫,臺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到目前爲止,美國拜登政府仍在延續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策略,繼續蠶食一箇中國政策,雖然尚未突破一箇中國的既定框架,但不能排除未來有突破的可能性。

其實,面對當前中美對抗危機,蔡英文當局的態度是雙重的、矛盾的。一方面,她很清楚臺灣作爲美國的棋子,夾在中美戰略對抗之間,缺乏足夠的迴旋餘地,故而非常審慎地加以應對,擔心臺灣成爲中美戰略對抗的「犧牲品」;但另一方面,她似乎又抱有僥倖心理,誤以爲中美戰略對抗是「臺獨」的「歷史機遇」,故又持有「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心態。如果蔡英文以後者思維邏輯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就會心甘情願地充當美國牽制大陸的「馬前卒」,這勢必會將臺灣帶向災難的深淵。

除此之外,兩岸對抗、中美博弈、亞太格局變化、世界秩序變動四者相互疊加,以及東海、臺海、南海的三海聯動及其共振效應,也使得臺海問題更趨複雜化和不確定性。總體而言,兩岸對抗不斷升級,臺海形勢日趨緊張。隨着兩岸關係惡化,以及美臺關係的進一步提升,美陸臺三邊關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仍在增加。(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原刊於中評社刊發、中評智庫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