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進入AI時代,汽車產業呈現“三個加速”趨勢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重大的技術和產業變革,一方面汽車智能化進入新階段,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技術快速迭代,市場加速滲透,產業轉型進入深水區;另一方面,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關注點和競爭要素正在快速轉變。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在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表示。

本次大會的與會嘉賓也一致認爲,人工智能時代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AI成爲驅動汽車變革的新的決定性因素。綜合專家們的觀點,目前,汽車產業擁抱AI時代,正呈現“三個加速”的趨勢。

大模型上車加速到來

人工智能的強大顛覆力讓行業上下意識到,傳統的汽車技術已然不足以支撐企業競爭,惟有加快AI研發,才能在下一輪競爭中奪得主導權。正如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所言:“對於汽車企業來講,建立以AI驅動的智能化發展,實現戰略遷移,才能贏得未來。”與差異化日漸縮小的智駕相比,智能座艙無疑是當下企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力、提升“好玩”、“好用”AI化能力的最佳切入點。

近年來,以百度Apollo爲首,小鵬、華爲、極氪、嵐圖等在內的企業紛紛加碼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投入。其中,藉助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度於今年4月正式發佈智艙大模型2.0,實現體驗、架構、開放全面升級。在此基礎上,百度又推出智能體產品,將百度智能座艙升級爲Apollo超級座艙。

據百度Apollo智能座艙業務總經理李濤介紹,所謂的“智能體”具備了全感融合、全局規劃和全域執行三大能力。在對人、車、世界三大維度信息的感知、融合基礎上,大模型通過理解、記憶、邏輯和生成能力以及專業的模型分析架構,能夠讓Apollo超級座艙自動理解、構建,並生成相應場景,調度全車能力,理解用戶需求,並主動執行最優全局解決方案。“Apollo超級座艙的很多能力在極越07上已經實現量產。如百度智能語音功能,在車速90km/h的開窗場景下,語音識別率高於多數車型在關窗靜態場景下的是被準確率,這就是大模型和多模融合的力量。”李濤說道。此外,蘿蔔快跑第6代無人車也將搭載Apollo超級座艙。

當然,技術固然重要,但快速規模化普及也尤爲關鍵。對此,張永偉指出,在全新的產業生態下,閉門造車絕不可取,要打造開放、共創、共生的合作模式。爲此,百度與上汽通用等品牌展開智能化領域合作,其中Apollo超級座艙將在別克全新GL8陸尊PHEV上實現量產搭載,做好“技術合夥人”。李濤表示,要想實現智能體的大規模上車,離不開整車企業的大力支持,今年年內,搭載百度智能座艙的產品將突破1000萬輛。

“智能座艙的未來方向,要去做全感融合,並基於大模型理解、記憶、邏輯生成能力進行全局規劃,然後全方位驅動各種應用進行深度協同執行,一定是往智能體化、機器人化的方向演進。”李濤稱。

跨界融合加速推進

跨界融合加速 非傳統汽車產業如大模型、雲計算、金融支付等公司代表也參加此次大會,他們在智能汽車版圖中勾勒了全新的一筆。這就是新汽車產業變革的顯著特徵之一——跨界融合。

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產業邊界、企業生態、用戶關係、支撐體系面臨重塑。

“汽車正在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智慧出行解決方案轉變,行業商業模式正經歷着深刻的重構。AI技術應用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鏈的重塑,驅動價值鏈條融合,催生汽車供應鏈由傳統垂直鏈式方式,向融合網狀供應鏈生態演變。”奇瑞汽車副總經理王琅說稱。

爲此,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奇瑞探索佈局了號稱“工業支付寶”的瑞軒供應鏈、號稱“工業拼多多”的瑞鯨科技及號稱“工業互聯網”的海行雲,以及國家雙化平臺、專注於用戶生態的瑞享生活等多個平臺和生態型業務,藉助AI管理大模型,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和供應鏈管理平臺的作用,推動智能汽車產業集羣相關企業配套協同,相互共生互生。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明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覆蓋了軟件、硬件、通信、系統集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產業邊界面臨重構,未來汽車將發展成綠色智能移動的生活空間,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些跨界公司也在GIV 2024上談及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和成效。 支付寶副總裁、數字出行酒旅事業部總經理王敏強調,科技革命推動汽車體驗的變革。過去的汽車以機械式儀表盤爲主,逐漸發展到與手機集成和娛樂系統高度集成。他認爲,隨着自動駕駛技術進步,汽車將成爲用戶的第三生活空間,滿足各種生活需求。

火山引擎在4年前才加入大模型隊伍。其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介紹道,除了座艙以外,公司一直跟很多頭部車企圍繞營銷和售後轉化進行合作,相當於把大模型當成一個在推理、專業知識等領域已經人類精英的能力,來幫助車企賣車、聯繫用戶等,這一過程都將沉澱成數字化,以此可全鏈路、精準跟蹤用戶里程,車企據此定製化、高效地服務用戶。

神州數碼也從信息數字化服務領域切入汽車行業,從去年開始組建了汽車BG。其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認爲,汽車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技術快速更新、大數據尚未完全消化,以及中美關係和技術封鎖等複雜性,使得競爭愈發激烈。儘管如此,軟件定義汽車和智能化的新趨勢,爲行業帶來了新發展機遇。若想抓住這個機會,需不斷嘗試,關注汽車智能化、AI大模型及出海等新風口。 在深入探討中,智能汽車產業逐漸明晰未來發展方向,各路入局者也在探索中尋找金礦。

新的問題加速顯現

當然,汽車產業加速擁抱智能化,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新問題,亟待解決。

“人工智能時代,汽車企業缺的不是產能。多幾個整車廠,少幾個整車廠,好像不是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到了人工智能時代,汽車行業最缺的是智算的基礎設施,而不是生產能力,智算基礎設施不足,將會成爲智能網聯汽車加速發展的主要矛盾。”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2024 GIV上表示。

“智算”就是智能領域的計算能力,算力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被稱爲人工智能的“發動機”和核心驅動力。

一邊是需求的旺盛,另一邊是供給不足。張永偉表示,國內車企的算力主要依靠國內存量的英偉達芯片,而英偉達的芯片現在很難買到,算力難以增長。

在張永偉看來,除了算力規模不足,中國本土算力還需解決從不成熟向成熟化發展的問題,“不成熟”指雖然有了英偉達芯片,但圍繞着芯片所形成的軟件纔剛剛起步,現有的本土算力是“有芯片、缺軟件”的不成熟算力。“要通過豐富軟件和生態,(把不成熟的算力)變成成熟的算力,減少算力在硬件上未來被‘卡脖子’的問題。”他說。

另一方面,新領域缺乏標準問題,也日益引起行業關注。

任何一個新興領域,標準從無到有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與系統測評室主任王榮在2024 GIV的發言中,14次提到“標準”二字。“隨着操作系統技術的演進,操作系統可以算作核心,現在的汽車座艙和操作系統的功能迭代需要企業建立標準化的技術中臺,統一運行環境和各個接口的標準。”他說。

與歷史更悠久的智能駕駛領域不同,智能座艙概念最近幾年纔開始廣爲人知。作爲一個新興領域,智能座艙本身是複合性的和非標準化的,很多廠商對此的認知相當模糊,行業缺乏相關標準。

張永偉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四年前就開始呼籲推動汽車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這幾年也在積極地推動本土操作系統率先上車,實現規模化應用,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這件事情做晚了,將來的切換成本太高,甚至幾乎沒有切換可能。

爲什麼自主可控如此重要?“最近發生的一些終端事件,有的車被遠程鎖死,包括一些電子產品被遠程引爆、遠程控制。像汽車這麼大的終端,必須在基本層面實現自主可控,大家都已經有共識。”張永偉說。

無論在哪個行業,操作系統牽涉的利益相關方都相當衆多,操作系統廠商、芯片廠商、網絡技術廠商等通常會既合作又博弈,爲了提高軟件的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其中部分企業會逐漸形成“技術聯盟”,共同推動某個操作系統成爲行業主導。

談及這一問題,張永偉認爲,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已出現的車載、車控、智駕操作系統儘快上車,實現規模化應用。車企要承擔起讓自主操作系統上車的主要責任,不能讓操作系統企業沒有利潤,操作系統企業也要創新發展模式,與車企共生共贏,不能讓車企失去對自己未來發展、產品和技術升級的主導權,大家要加快探索出一個商業和創新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