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了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倡議中國是最早響應並積極參與的國家之一。中國科學家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探索,不僅直接支撐了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而且也直接推動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這是6月5日記者從在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召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回顧與展望暨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15週年座談會上獲悉的。

今年的6月5日是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關於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的時節;還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中國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16年前的這一天,得知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列爲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的消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門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關注此唯一入選世界農業遺產項目,勿使其失傳。與會者一致認爲,在這樣一個日子召開座談會,對於進一步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與農耕文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意義重大。

15年前,按照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路甬祥院士要求,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發揮在農業、生態、資源等方面的學科優勢,成立了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由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活圈計劃協調理事會主席李文華院士擔任主任,閔慶文研究員等爲副主任。因爲此前一年多就直接參與了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項目的申報工作,中心確定了以農業文化遺產爲突破口、注重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綜合研究的發展思路

回顧十多年來我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在遺產管理、科技支撐、國際交流、宣傳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正如閔慶文研究員總結的,中國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的最早響應者、積極參與者、成功實踐者、堅定支持者、重要推動者、主要貢獻者,各地對遺產保護工作普遍重視,採取了切實舉措,推動了遺產保護事業發展,打造了鄉村振興的特色樣板,並實現了諸多世界第一。比如擁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第一,發表科學論文著作數量第一,第一個開展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發掘,第一個發佈國家級管理辦法,第一個啓動監測評估工作等。而對於其中的科學論文及著作數量第一,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佔據了這些成果的半壁江山,而且還培養了一支精悍的隊伍。

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的人士表示,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中,該中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文華和閔慶文先後擔任項目指導委員會主席、科學諮詢小組主席,爲制定相關制度發揮了作用,該中心也成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許多國家都分享了中國的寶貴經驗和做法,中國直接推動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習近平同志在16年前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批示後,又多次強調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地發揚光大。閔慶文表示,下一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繼續圍繞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開展持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我國在這個領域領先地位,並緊扣學科前沿,服務國家需求,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遺產保護與利用中,拓展到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建設領域,爲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會上,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基金會主席Parviz Koohafkan、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計劃協調員Yoshihide Endo發來視頻賀詞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國際交流服務中心、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農學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等有關部門領導,部分農業農村部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及聯合國大學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歷任和現任主要領導,部分農業文化遺產地主管領導近100人以及線上80餘人參加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