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悄然”反制美國打壓,明智! 參考獨家

馬凱碩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著有《中國贏了嗎?》等九本書。他最近接受了《南華早報》的採訪。

《南華早報》問:您曾預測,美中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將加劇,並延續到下個十年之後。然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剛剛訪問了中國。這些交流是否表明情況正在好轉?

馬凱碩答:對中國的施壓並沒有明顯減弱。在這一點上,拜登政府——或者籠統地說美國政府——的主要問題在於,它似乎在沒有任何清晰而全面的長期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行動。拜登政府正試圖穩定兩國關係,但也在實施新的限制性措施。關鍵問題是,最終目的是什麼?

問:您提出的一個要點是,美國在沒有長期全面戰略的情況下與中國展開競爭,犯下了一個重大戰略錯誤。

答:美國針對中國採取了種種行動,但沒有明確說明這些行動的目的是什麼。美國的目的是推翻中國共產黨嗎?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國的目的是阻止中國經濟增長嗎?

同樣,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國的目的是像成功孤立蘇聯那樣試圖孤立中國嗎?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爲同美國相比,中國與更多國家保持更具實質性的聯繫,尤其是在貿易關係方面。這種情況很奇怪。美國對中國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從未明確說明目的何在。

我建議美國採取更明智的做法。即使美國要在某些領域與中國競爭,它也應該闡明可以與中國合作的領域。

美國對華態度的一個巨大矛盾之處是,拜登政府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應是優先事項。我完全同意。但是,如果應對氣候變化是優先事項,那麼就應該對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按下暫停鍵,首先專注於應對氣候變化。這將是清晰戰略思維的一個例子。美國需要決定什麼對美國的長期利益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它想要實現的,然後制定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遺憾的是,拜登政府沒有這種清晰、全面和長期的戰略思維。

問:您曾說過,中國正走在取代美國成爲世界頭號強國的道路上。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是否已經接受了這種可能性?美國需要經歷什麼才能意識到,它必須在戰略上改弦更張以適應新現實?

答:美國應該問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果它所有阻止中國的措施都不奏效,那會發生什麼?到那時美國應該怎麼做?爲什麼不討論一下這種可能性呢?

爲什麼不問問,如果中國成爲世界第一,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在那種情況下,美國應該如何與中國合作與競爭?(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給出了答案。他說,如果美國會成爲世界第二,它就應該增強多邊規則、多邊規範、多邊程序和多邊機構。比爾·克林頓提出這樣的建議就是清晰戰略思維的一個例子。我不明白,爲什麼美國沒有意識到支持多邊主義將是約束而非遏制中國的最佳方式。

問:在中國方面,您如何描述北京處理與美國的競爭的方式?

答:當美國針對中國採取措施時,北京感到憤怒是很自然的。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是美國一直在針對中國採取措施。中國進行了反制,但沒有針對美國主動採取措施。

相對而言,中國明智地悄然推進了與比美國更多的國家發展更密切聯繫的戰略。這是保護中國免受美國任何遏制政策影響的最佳方式。“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甚至新開發銀行等倡議,爲中國以建設性方式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觸提供了途徑和手段。

在過去,制定長期戰略的會是美國。當然,它在冷戰期間有過長期戰略,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但現在,是中國製定了各種長期戰略。如今,沒有任何長期戰略的是美國和歐洲。在西方應該認真思考制定有意義的長期戰略的時候,它卻沒有這樣做。(編譯/馬丹)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7日發表,原題爲《馬凱碩:中國“更明智”的長期戰略鋪平通往世界頭號強國的道路》,記者是沈煒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