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攻臺大解密/08年臺總統大選 共軍和美艦槍砲都上膛
▲萬安演習全街道淨空。(圖/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粉絲專頁)
文/易思安
我首度開始思考臺灣這個島嶼所面臨的軍事威脅,是因爲2005年夏末的一次經驗。我爲了學習中文,纔剛到臺灣幾個星期。那天放學後,漫步走在臺北市和平東路上,準備去搭捷運。
就在此時,一陣尖銳的警報聲突然響徹雲霄,狠狠劃破了臺北夏天悶熱而沈滯的空氣。
我馬上擡起頭來,想看看天空是否有任何異狀。我是伊利諾州鄉下長大的小孩,家鄉到處都是玉米田,對我來說,「警報聲」意思就是龍捲風來了,快躲!但是,我看來看去,臺北的天空一片澄藍,完全不見任何龍捲風即將來襲的可怕雲體。突然間不知從哪裡冒出大批警察和軍人,我周圍都是。要知道,我可是生長在警察世家,場面也見過不少,但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的執法人員集中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這倒有點像每年3月芝加哥舉辦聖派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遊行的時候,大批警察聚集的情況。只不過臺北的規模更大、氣氛更肅殺,而且沒有人演奏愛爾蘭風笛。
軍警首先迅速阻斷路上車輛交通,然後很嚴肅的示意我們這些行人馬上離開人行道。我躲進一家臺北街頭隨處可見的統一超商,然後從玻璃櫥窗往外面看,平時熙來攘往的臺北街頭此刻是一片怪異的死寂,只有不時響起的可怕警報聲,以及公家單位黑頭車呼嘯而過的聲音,看來它們正趕往指定的撤離地點。
眼前景象感覺很不真實。放眼望去,每個十字路口都有執法人員站崗,所有車輛都靜靜停在路邊,神色緊張的公車乘客魚貫下車,大人帶着小孩迅速地從私家車下來尋找躲避點,還有許多用摩托車載着孩子的母親們急急忙忙跳下車,帶着孩子躲避到最近的建築物裡面。任何可稱得上掩蔽物的地方,底下都聚集着一堆一堆人羣。
這時我突然看懂了!這是一場防空演習。於是我再度擡頭看天空,現在我有點想看是不是真的會有噴射戰鬥機在天上飛過。這是真的空襲嗎?炸彈真的要掉下來了嗎?我早就知道臺海情勢一向劍拔弩張,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中國對臺展開軍事偷襲的話,情況會怎樣。
這時,在便利商店內擁擠的人羣中,我看到一張熟悉的臉,是我的同班同學,來自日本的交換學生,她在臺灣待的時間比我久,應該知道現在情勢如何。於是我死命向她揮手,然後從人羣中鑽了過去,問她有沒有最新狀況可以幫我更新一下。她勉強擠出個微笑說,這是測試敵方空襲時的緊急程序,也算是年度國防演習的一部分。
演習?可是我完全感覺不出這是個演習,因爲實在太肅殺、太逼真了。當然,30分鐘後,解除警報的聲音傳出,演習結束了。接着在警察指揮下,馬路上的交通迅速恢復,民衆從掩蔽的地方蜂擁而出,幾千輛車子同時發動,怒吼的引擎聲響徹整個臺北,交通也瞬間打結。幾分鐘前還一片死寂的大街,此刻已被喧囂的人潮車潮所淹沒,臺北又迴歸了她正常的面貌。
▼民國105年萬安演習(圖/記者黃克翔攝)
可是,我忍不住想問:這樣真的正常嗎?至少,對我這個外國人來說,這一點都不正常。
我剛剛所經歷的這一切,是完完全全超乎我生活經驗的。我以爲,防空演習這種事,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紀錄片裡面才存在,怎麼會發生在今天呢?當然,我知道中國共產黨政權對臺灣的民主成就和實質上的獨立,已經看不爽很久了。但我也知道,亞太區域的經濟正來到前所未有的繁榮景況,中國的13億人民日子越來越好,兩岸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雙方的合作腳步正不斷的加速。根據我的中文老師所說的,這叫「政治冷經濟熱」。在這樣的氛圍下,中國真的可能爲了一個已經休眠多年的政治爭端,而不惜和自己最重要的經貿往來對象開戰?在我看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於是我告訴我朋友:「這種防空演習啊,一定是從1990年代殘留下來的,那時候兩岸局勢比較緊張。」我還記得1995到1996年間兩岸曾發生飛彈危機。但今天的中國絕不可能攻打臺灣的,中共攻臺的威脅並不存在……真的是這樣嗎?
那天到了傍晚,我腦中還不斷浮現白天的情景,我看見整條馬路上都是大人帶着孩子迅速往四處散去。我想像着:這些父母,是怎樣跟孩子們解釋他們爲什麼要找掩蔽躲藏?這一幕幕的畫面在我腦中不斷重複播放,有如漆黑戲院裡的電影片。我開始想像,如果兩岸真的開戰,會是何等光景?那回響在我耳邊的警報聲,是否終有一天,會成爲真實的場景?
第二天,我開始追問中文老師和一些臺灣朋友,我問他們會不會擔心有一天中國真的打過來。結果他們都覺得我很奇怪,只不過禮貌性聊聊天,幹嘛問這種讓人超不愉快的問題,然後他們就馬上轉移話題。
有些人的反應則不一樣。他們聳聳肩,很悲觀的樣子,彷彿臺灣已經被中國打敗了。他們覺得這是躲不掉的,中國這麼大,可以隨時打過來,遲早的問題而已。如果真的發生了,他們馬上就會飛往加州、加拿大或紐西蘭投靠親友。
事實上,我發現願意和我討論這個話題的人,幾乎都有一套自己的「撤離計劃」,但是我也發現,沒有一個人真正去想過執行上的細節,大家都不知道戰爭會怎麼打,也不知道開戰後該怎麼逃,完全沒有頭緒。沒人知道開戰前會出現哪些徵兆,沒人想過何時應該開始收拾行李逃命,何時要買機票。只要我繼續追問更多細節,他們就完全答不上來了。說到底,他們覺得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蠻低的,還是關心眼前的日子比較實際一點。對我這樣一個初來乍到的老外來說,我是覺得蠻難想像的:這麼多人,生活在這個島上,頭頂上隨時籠罩着敵人入侵的烏雲,卻能不受影響照樣每天過日子。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羣,USS Carl Vinson,CVN 70。(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後來,我在臺灣一共待了4年半。開頭時真的有點擔心對岸哪天會打過來,隨着時間過去,也就慢慢習慣了,躲空襲警報也成了生活的常態,甚至感覺蠻自然的。當然,生活裡還是會有一些事提醒我:臺灣這個島國仍然面對着她未卜的命運。2007年10月10日,爲了慶祝國慶日,臺灣政府舉行了一場閱兵大典,一列又一列的戰車和飛彈發射器就從我的住處附近經過,我一擡頭,就可以看見噴射戰鬥機和直升機從屋頂陽臺呼嘯而過。
閱兵大典後不久,戰爭的陰影又悄悄籠罩在臺灣上空。2008年臺灣總統大選前夕,在臺北的外國人圈子裡,流傳着一些無法證實但令人驚心的謠言,其中一則是說,美國已經在太平洋秘密部署了3個航空母艦戰鬥羣,以確保臺灣的總統大選不受干擾。
我找了一天跑到東北角一家咖啡廳,選了戶外的位子,慢慢啜着咖啡,一邊遠眺灰暗冷冽的海洋。我在想,對岸的中國有沒有什麼動靜?遠方看不見的海洋上,是不是真的有美國海軍軍艦正在巡弋?不過,我坐了大半天,海上除了貨櫃船和漁船,什麼都沒有。於是我下了結論,我聽到的謠言都不是真的,完全是自己嚇自己,海水如此平靜,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那些地緣政治的紛爭。
後來我才知道我完全錯了!多年以後,兩個朋友告訴我一些故事,證明了當年的謠言其實距離事實不遠。我有個好友是美國海軍情報官,2008年情勢緊張的時候,他派駐的軍艦原本在菲律賓海,奉命駛往臺灣東部海域巡邏。回想起來,那正是我坐在海邊喝咖啡的同一時刻。
「船上的槍砲都上膛了,你說有多危險?」他一臉嚴肅的告訴我:「那年春天,我們隨時可能和中國打起來。一般民衆不知道而已。」
另一個朋友當時在政府的安全部門任職,他也證實了那種焦慮的氛圍。他說,海峽對岸的中共軍方已經在調動部隊,軍事活動的頻率不斷增高,有些情報分析甚至解讀這就是中共發動攻擊的前兆。他對我講了同一句話:「槍都上膛了。」
話說回來,我待在臺灣的期間,趁機到處遊覽,去了不少有趣的地方,包含一些離島。這些離島簡直就像堡壘,其中以金門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金門離中國大陸非常近,在1950年代,「金門島」在美國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中共曾經在1949年試圖拿下金門,登陸後在海灘上慘遭迎頭痛擊,1萬名解放軍被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掃蕩殆盡。對「自由中國」來說,這場關鍵勝利來得正是時候。
但中共還沒有死心。之後幾十年,中共時不時就砲轟金門,或者派軍艦、戰鬥機和蛙人部隊來襲擾這個小島。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戰情一度緊張到美國甚至在臺南空軍基地部署了原子彈,以防中共拿出可怕的人海戰術。據說美國直到1974年纔將原子彈撤出臺灣。
我去金門參觀的那次,他們告訴我金門的花崗岩底下早就鑿空,佈滿坑道,守軍可以利用坑道對中國大陸發射長距離的飛彈、火箭和大砲。我們特別去看了一些老舊、廢棄的坑道,感覺像是進入時光博物館。有些坑道還由軍方使用,一般人就嚴禁入內。幫我們開遊覽車的司機大哥知道我會講中文,而且喜歡軍事史,他就對我眨眨眼睛,用手指向金門的最高峰。
「那裡面都是戰車喔,」他調皮一笑:「全部藏在坑道里。真的,不騙你,我以前在那邊挖過工事,就在山裡面。我們金門的地下坑道多到不行,如果我遊覽車開進去,一定可以貫通全島呢。坑道里都沒車,如果走裡面送你們去機場,保證打破紀錄馬上就到。」然後他就被自己給逗笑了,完全開心到不行。
▼八二三戰史館(圖/金門觀光旅遊官網)
很多外國人和我一樣,對臺灣的第一印象都是她非常恬靜,治安超級好,暴力犯罪罕有,人民溫和友善有禮貌。我到臺灣之前先在上海住了一段時間,和上海市比較起來,臺北市又先進又幹淨,不像上海那麼粗鄙無禮,臺北甚至有點……軟綿綿的。可是日子久了,我瞭解更多,這時臺灣的另一個面貌就浮現了。
從金門回來之後,我開始留心以前沒有特別注意的一些事,像是僞裝的掩體、電子偵聽設備等等。我還發現,其實到處都可以看見一些欲蓋彌彰的標誌,暗示附近有國防設施。我開始用一個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臺灣,這是一個被軍事威脅籠罩的島國,而且,由於被威脅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島上的人們對這事早已變得麻木而無動於衷,也難怪我認識的人裡面,還沒聽說過有誰因此而失眠的。
2009年,我在臺灣的一家軟體公司上班,擔任翻譯。同事們個個都是寫程式的宅男,不過他們也會隨時變身成爲保家衛國的捍衛戰士。因爲我三不五時總要提一些不識相的問題,諸如對岸何時攻打過來之類的,這時他們就會很驕傲地跟我分享他們以前當兵的英勇故事,他們是如何準備消滅共匪的。「共匪」是臺灣人的慣用語,用來指中國。
我其實蠻驚訝的,因爲我印象中臺灣的年輕人普遍討厭當兵,很多有錢人會找門路讓自己的小孩不用當兵。我認識一對人很好的夫妻,對自己戒嚴時期的成長經驗有一段很不愉快的回憶,於是就鼓勵他們的長子在高三那年厲行節食,這樣去兵役體檢的時候就會體重過輕而免役。他們家老大乖乖照做,也成功免役了。(但我覺得他當時骨瘦如柴的憔悴樣,可能會失去一些泡妞的機會。)據我後來觀察,這樣的例子,其實也算常見。
▼我國國軍。(圖/記者季相儒攝)
所以我就不懂了。我在這家新潮的高科技公司上班,裡面的員工卻對當兵的那段美好時光回味無窮,津津樂道描述自己如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海岸巡邏,或是如何駕駛着悶熱難耐的戰車。看來並不是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臺灣年輕人都討厭當兵。我的同事們把服兵役當成人生必經的成長儀式,男孩在軍中蛻變成男人,雖然沒有人會說他很享受服兵役的過程,但所有人都深深珍惜這段時光並引以爲榮。
最讓我嘖嘖稱奇的是,常常我們在飲水機旁剛剛聊完這些打共匪故事,接着馬上就去跟我們上海或西安分公司開視訊會議。當然大家絕不會對視訊彼端的中國同事提到兩岸衝突問題,但這些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是如此真實,甚至會讓公司裡的電腦宅男怒髮衝冠,熱血沸騰!
之後幾個月,公司裡每一個人,包含管理階層,都不斷跟我強調他們其實超不喜歡跟「共匪」一起工作,因爲這些「共匪」從不照規矩走,老愛打擦邊球,又常常說話不算話,還看不起臺灣……很過份的。但臺灣這邊的員工也確實承認中國寫程式的人才很多,人力成本又低,所以他們願意持續進用中國員工,肩負起管理中國員工的責任。臺灣的生意人不分男女,就是這麼的務實。不過,我也深信,如果北京真的下令攻臺,那麼我們那位40多歲、煙癮奇大的嚴厲女老闆,一定會毫不猶豫立刻停發所有中國員工的薪水。
所以事實上,打經濟戰反而成爲臺灣的一個相對優勢。我們老闆曾經帶着我認識一個退休的國安會官員,他告訴我們,兩岸一旦有戰爭危機,軍方有個備案就是讓網路作戰部門立即截斷海峽兩岸的一切通訊。這意味着對岸數以千萬受僱於臺灣高科技公司的中產都會白領階級人士,會在瞬間就沒了薪水。
「畢竟,」這位前官員露出自信的微笑:「這些大陸員工的薪水都是從臺灣這邊的銀行電匯過去的,所以,只要切斷網路……很容易的。」當時我認爲他腦袋壞了,這不像是作戰策略,反而比較像是臺灣的經濟自殺。要到幾年後,一位臺灣學者向我解釋了一遍這個策略的背後邏輯,我才稍稍懂了一些其中的道理。
「若中國威脅要攻臺,我們的經濟一定先受重創,投資人馬上就跑了,1996年飛彈危機的時候就是這樣,我們不會忘記這種滋味。所以現在我們投桃報李——我們可以扼住上海經濟的咽喉;但如非必要,我們不會有動作。因爲經濟封鎖這一招傷人也傷己。話說回來,如果不得已必須這麼做,臺灣的商人向來以靈活著稱,幾年內一定可以在別的地區找到機會,重新站起來。但中國就不同了,這對他們可能是致命的一擊,中共政權應該很難忍受這個。」
看起來,臺灣的國家安全,不只是防空演習、閱兵或是掩體碉堡而已。這場戰爭將會直接牽動經濟、甚至雙方人民日常生活的一切面向,而我在研究所讀過的一切兩岸關係書籍裡面完全沒有提到這些。此外,地緣戰略的利益也很重要。果然,不久之後我就瞭解,在海峽兩岸這場角力中,有些最有意思的事情乃是在非常遙遠的地方上演。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鄭州富士康科技園區,由郭臺銘親自介紹。(圖/翻攝自大陸國務院)
2010年我回到美國,經過冗長的面試,在海軍下轄的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找到一個工作。海軍分析中心是美國聯邦政府贊助的智庫,服務對象是美國海軍以及陸戰隊。我的職稱叫初級分析員,負責分析中國的訊息。工作本身沒什麼特色,但有些超棒的福利。比如說,身爲菜鳥分析員,我可以去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參觀軍艦。還有比這更刺激的,就是去華府南方寬提科的靶場,和海軍陸戰隊員一起用機槍打靶。
可惜好康不是天天有,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是獨自一人,面對一堆中國軍事文章或報導,剪剪貼貼再分析一下。當然,這件事有它的意義和趣味在,只是有點瑣碎,所以若有機會可以離開辦公室去認識新朋友,我一定第一個衝出去。就因爲這樣,我才認識了好幾位負責處理「蠻夷事務」的中國外務官員、會講英文的中國將領、情報官員以及中國學者。這些人都是北京派的,任務是在全球的菁英媒體或意見圈當中,塑造中國的形象。
當時,中國代表團會定期訪問華府進行雙邊軍事對話,有些活動就是由我們中心主辦。這種活動的目的是讓雙方增加互信,不過我看來好像沒什麼效果。這些中國將領看待美國的態度,不但冰冷,而且幾近仇恨,這當然讓人有點驚訝。反正我也沒打算在這種場合交到真心好友,我的任務是瞭解他們怎麼看待外在世界的。身爲分析師,我對自己的期許是要弄清楚他們在意的東西是什麼。閱讀他們所撰寫的文字是一回事,真正面對面接觸時,他們所說的、他們的行爲舉止又是另一回事。
每當提到臺灣議題,這些代表團的反應都很強烈。顯然整個中國政府,至少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幹部們,對臺灣問題懷抱強烈的執念。看着這些中國官員一個接一個聲嘶力竭地爭辯着征服臺灣是如何符合他們國家的「核心利益」,我開始瞭解,臺灣政府每年舉辦空襲警報演習,真是未雨綢繆的智慧之舉。
我還記得一場特別尷尬的交流。那次我們準備了晚宴,和我同桌的是三位不會講英文的中國將領,和一位頗爲友善的美國海軍軍官,他只會說德文,不會講中文;整場晚宴幾乎沒什麼實質互動,氣氛實在詭異。我們的海軍軍官不斷努力對中國將軍們拋出一些有禮貌的話題,由我口譯。很不幸他的苦心完全白費,中國將軍們粗魯又充滿敵意。
這位美國軍官無計可施,只好丟出最後一招:「你們知道嗎? 911那天我就在五角大廈上班,我有好幾位朋友不幸在當天的恐攻行動裡面喪命。中國和美國的軍方或許可以同意:恐怖攻擊對我們雙方是共同的威脅,我們可以攜手合作,讓類似悲劇不再發生。」我當然也忠實地把這番話翻譯給我們的中國朋友。
迴應這番話的是一位乾瘦的政委,看得出另外兩位將領很怕他。他說,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是咎由自取,因爲美國犯下了干涉他國內政的滔天大罪。「這就是你們的報應,」他不屑地說。
我差點以爲我聽錯了。911恐怖攻擊一共奪走了3000名無辜美國人的生命,這是我們的報應? 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把這段話翻譯回去給我們友善的海軍軍官。我停了很長一段時間,絞盡腦汁想怎麼修飾這位中國將軍的措辭。最後,我湊到美國軍官的耳邊說,「呃……長官,他剛剛說的是……」
這位海軍軍官是個健力舉重選手,他粗壯的脖子上開始慢慢浮現青筋。算這些中國人好運,晚宴就在這個時候宣告結束,這位中國將領肯定意識到自己太過份了,急急忙忙站起來轉身就走,在任何人有機會說任何話之前,他已經和門口其他的人會合,登上了等待中的巴士。而我們還留在現場的美國人之間也不知該說什麼,只好默默站起來離開。那種感覺很像我們剛剛滿懷善意遞出了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卻被對方狠狠吐了一口口水。
這次事件以後,我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完全改變了,我還發現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幾年後我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舉辦的研討會上又遇到了那位海軍軍官,他還記得當年的事。他說,他最近在夏威夷參加一些類似的活動,在場中國官員所表現出來的輕蔑態度,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很冷靜的下了結論:在沒有共同價值觀和善意的前提下,雙方很難建立任何互信。
▼解放軍始終未放棄武力攻臺。(圖/翻攝自新華社)
2013年我轉移跑道,加入二○四九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一個專門研究亞洲安全議題的智庫。我負責的範圍也變大了。其實我以前就在二○四九計劃研究所待過,那是我在臺灣的最後一年,擔任該機構「非常駐研究人員」,現在又回來了,感覺蠻好的。不久我就以二○四九計劃研究所代表的身份外派東京,進入研究機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擔任訪問學者。
在這個學術交換計劃裡面,包含了參訪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基地。參訪過程中我發現,很多軍官都相當憂慮臺灣海峽的緊張情勢,且對於美國屈服於中國壓力而凍結對臺軍售一事,也深感不解。對他們來說,美國此舉將使中國更加肆無忌憚,讓中共有膽做出一些危害區域穩定的舉動,中國在東海掀起釣魚臺列嶼風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至於臺海情勢,絕大部分的人覺得開戰可能性不高、但一旦打起來就絕對的致命。有些人甚至認爲臺海問題是五角大廈最棘手的難題。很多人對當前情勢都頗爲驚心,也慶幸至少目前看來雙方還算勢均力敵。不管怎樣,他們都覺得要準備好面對最糟糕的情況,特別是美國駐日本的軍事基地,一旦開戰,就會變成面對戰爭的第一線。
空軍最擔心的是戰爭爆發後,中國一定會對美國駐在沖繩的部隊發射飛彈,排名第一的目標當然是嘉手納,美國境外規模最大的空軍基地,一旦被炸後果不堪設想。有個說話很直接的戰鬥機飛行員告訴我,如果中國真的來襲,他希望當時自己正在空中執勤,因爲基地裡的強化機堡抗炸能力不足。只有在空中迎戰,他才能報復敵人。
海軍則有別的憂慮。他們擔心中國的潛艇會擊沈美國航空母艦,例如喬治華盛頓號(第七艦隊的戰鬥主力),或是兩棲艦隊指揮艦藍嶺號。特別是藍嶺號,她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唯一的一艘指揮艦。在東京時,我曾和一位驅逐艦的艦長一邊吃壽司喝清酒一邊聊天。他很平靜的告訴我,爲了保護老大(當時第七艦隊指揮官羅伯・湯瑪斯中將),他有信心他的驅逐艦有能力擊落中國反艦飛彈。但讓他晚上失眠的場景卻是:敵人魚雷神不知鬼不覺穿越了他的警戒線,朝着藍嶺號奔去。
▼駐日美軍貼出嘉手納基地內戰機訓練照。(圖/翻攝自嘉手納基地官網)
沒有人能真正預見情勢將如何演變,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中國發動攻擊,所造成的後果,將比911加上珍珠港事變的總和還要嚴重很多。有些人甚至擔心,就算海峽發生小規模衝突,情況也會迅速升高到失控的地步,導致中美兩大強權爆發核戰。我在石垣島遇到一位勇於直言的美國外交官,他說臺海根本就是個巨大的戰爭陷阱,會絞進去很多美國人的性命。在這些交談中,有個問題不斷困擾着我。如果大家都擔心中美兩國因臺灣問題而開戰,爲什麼討論此事的論着如此之少?放眼所及,自從2008年對中國態度較友善的馬英九當選臺灣總統以後,美國和日本的研究單位就沒有產出任何深入的研究。許多學者對臺灣失去了興趣,他們預下結論,認爲臺灣遲早會被併入中國。有些學者則覺得公開討論戰爭反而可能引致戰爭爆發,面對中國這條從東方升起的巨龍,最好的策略就是別去惹它。國會議員倫迪•福布(RandyForbes) 是衆院軍事委員會的成員,他形容這種對害怕的事閉口不談的現象是「佛地魔效應」。
也有些學者雖不避諱討論和中國衝突的問題,他們只是認爲臺灣目前不是中國的注意力所在,中國關切的是南海問題,在中國眼中海權爭議才重要,臺灣問題沒有那麼重要。似乎每位和我交談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中國擴增海軍力量、解放軍的任務(不包含臺灣)等事上,沒人談到臺灣。但我無法同意他們的觀點。我越深入研究,就越來越確定臺灣纔是解放軍的核心任務,我們如果對此事一直維持一種盲目的樂觀態度,或是隻關注一些熱門話題,那我們就犯下了非常嚴重的疏忽。
自從那年我在臺北首度體驗到防空演習,我心中就不斷思考「中國會如何攻臺」這件事。
十年來我努力研究,卻發現與此議題相關的公開資料少得可憐。美國把重點放在如何面對中國迅速崛起成爲一個強大對手這件事上。依此考量,臺灣海峽應該成爲美國的關注起點纔對,因爲這裡的局勢極端危險。美國唯有直接面對最嚴峻的挑戰,纔可能在自己的亞洲策略上見到效果。唯有在最壞的狀況之中,我們才能把事實看得一清二楚。而唯有當我們對事實欠缺理解的時候,纔會把情況想得很可怕。
我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讓各界對兩岸形勢有更深入的瞭解,激發美國相關單位投入研究工作。如果我們不知道中國軍方對進攻臺灣的真正想法,不知道解放軍認爲自己有何不足之處,不知道解放軍會如何解決攻臺的執行面問題,那麼我們等於對當代軍事、政治上最重大的議題失去了理解。當然,本書微薄的篇幅無法將所有議題涵蓋周全,臺海問題這個拼圖還有很大部分沒有完成。我誠摯希望,本書是未來更多研究之路的起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易思安,文章摘錄自《中共攻臺大解密》,由遠流出版授權提供,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