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大幕開啓 “活下去”比“爭冠軍”更重要
上海申花抵達蘇州賽區進行賽前訓練,上賽季效力於江蘇蘇寧的隊長吳曦(中)認真備戰。 IC供圖
“來了”,4月18日深夜,中超聯賽廣州賽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原本應該提前兩天進駐賽區的重慶兩江競技隊終於抵達。
按照賽程,中超聯賽將於4月20日在廣州賽區打響揭幕戰,廣州隊與廣州城隊的“廣州德比”的門票正在發售過程當中。截至記者發稿,這場新賽季揭幕戰只剩下240元的貴賓票沒有售完,80元和150元的兩檔門票已經“缺貨”——我國卓有成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是球迷可以進入球場觀賽的根本前提,對球迷來說,現場觀賽的體驗遠遠優於收看視頻信號的直播。重慶兩江競技隊的中超首秀對手是傳統強隊山東泰山,這場比賽將與揭幕戰同時進行(揭幕戰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重慶隊比賽在廣州大學城體育場),從實力角度分析,重慶隊很難在山東隊身上佔到便宜,但對於重慶隊而言,勝負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支球隊能否在這個賽季生存下去。
一個月前,重慶兩江競技還身陷經濟危機,前身爲“重慶當代力帆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的這支球隊3月中旬正式更名爲“重慶兩江競技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球隊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而不少職業足球俱樂部一樣,歷史遺留的“欠薪”問題一直困擾球隊——這次開賽前“遲到”的原因,正與球員去年欠薪尚未完全解決相關,而據記者瞭解,球員迫切希望俱樂部能先結清去年的“舊賬”,至於今年前3個月的“新賬”,只能“等等看”。
重慶隊上賽季最終排名中超第6、創下隊史聯賽排名最高紀錄的榮耀,在經濟困境前更顯辛酸。隊長卡爾德克和中場核心阿德里安離隊,導致球隊實力大打折扣,儘管本賽季中超聯賽將完成“擴軍”準備,但排名最後兩支球隊和中甲第3名、第4名的較量心態大不相同,因此重慶兩江競技今年定位“保級”不算保守。
“保級”的前提,則是俱樂部有足夠的運營資金保證球隊活下去。事實上過去兩個賽季有將近30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因經濟問題“退出”,甚至上賽季冠軍江蘇蘇寧都“人去樓空”,沒人敢保證這個賽季不會有球隊“中途告急”。
這是中國足協嚴格執行“限薪限投”政策的第一個賽季——和過去中超保級球隊單賽季投入也要將近5億元、爭冠球隊單賽季投入超過10億元(中超俱樂部單季平均投入是日本J聯賽3倍,韓國K聯賽的10倍)相比,本賽季中超俱樂部2021年全年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包括青訓體系建設),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俱樂部經營壓力,對球員的限薪更是讓俱樂部長出了一口氣,但諸多遺留問題不易解決,賽季前倉促上陣的投資人或投資羣體能否在整個賽季期間“保持輸出”不得而知,因此“健康運轉”纔是這個特殊賽季的最大目標。
在“健康運轉”的大前提下,賽季“冠軍”的懸念隨之下降——尤其當上賽季冠軍出乎意料告別新賽季——就連過去10個賽季拿到8個冠軍和兩個亞軍的廣州隊(前廣州恆大)也沒有再拼湊冠軍陣容:今年是8冠王最低調一年,轉會窗口的無聲無息,證明這支球隊異常堅定走向轉型路口。包括“中場接班人”徐新在內的多名球員離開球隊,多達11名來自足球學校的年輕人被提上一線隊,核心外援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至少第一階段無法與球隊會合,縱然艾克森、阿蘭、高拉特、費南多、蔣光太、洛國富6大歸化球員幫助球隊實現了匪夷所思的“全華班”參賽,但位置上的重疊和球員狀態方面的不確定性,讓球迷很難再將廣州恆大視爲爭冠球隊。
在亞冠征程上吃了大虧的山東泰山得以將全部精力放在聯賽層面,與重慶兩江競技的首場比賽就可以檢驗出這支球隊的“野心”:球隊的引援早早開始,石柯、吉翔、徐新這些國內實力派球員的加盟以及韓國頂級中場孫準浩的到來,都讓這支球隊完全具備爭冠實力,即便鋒線郭田雨和萊昂納多的搭檔需要磨合,強大的中場推動力也能讓這支球隊開發出更多的進球路線。
在人員配置方面能和山東泰山抗衡的,是以“永遠爭第一”爲口號的北京國安——北京國安落在蘇州賽區,第一階段沒有與山東泰山直接碰撞的機會,但和山東隊一樣,北京國安順利完成新賽季陣容的補強,性格激烈的“搖滾”主教練比利奇是球隊挑戰聯賽冠軍的第一塊拼圖,高天意和曹永競則進一步加強了中場厚度:雖然身在巴西的奧古斯托尚未歸隊,但圍繞比埃拉、李可、池忠國、張稀哲、樸成等人構成的中場攻擊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多個賽季拿到半程冠軍卻最終錯失聯賽金盃的遺憾,是新賽季俱樂部最希望填補的漏洞。
第三支能向中超冠軍發起衝擊的球隊是上海海港,走了性價比不高的胡爾克,上海海港先是在防線上轉入爲蘇寧奪冠立功的國腳中衛李昂,又留下鋒線上的洛佩斯和阿瑙托維奇——這是一支有實力用433陣型追求觀賞性的球隊,中場奧斯卡的技術能力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3前鋒的人數優勢,又可以策動中場的第二波攻勢,因此這個賽季上海海港與山東泰山、北京國安的明爭暗鬥,就是聯賽爭冠路上的主旋律。
至於限薪帶來的各隊紛紛提拔梯隊球員的結果,反倒不會成爲新賽季的亮點,原因亦不復雜:國內U18至U23年輕球員質量一般,各年齡段國青國少大賽戰績欠佳便是明證,期盼年輕球員“出彩”還不如關注最讓球迷反感的“裁判問題”——按照新的裁判管理制度,中國足協本賽季要在“儘量減少明顯錯漏判”方面下大工夫,至少在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爭議判罰的數量確有減少可能性,國內裁判的業務能力如果能夠通過對爭議判罰的討論得到提升,也可以視爲聯賽進步標誌之一。
本報北京4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