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淡化處理 才能消弭爭議
臺海間的歷史糾葛與政治現實,以致全球發生的各種大小事件,往往在中國人羣體中產生不同解讀;加以網路發達,速度奇快,許多枝微小事,被兩岸網友以特定立場傳播,其中不乏見「獵」心喜之輩,從中搏取點閱率或利益。11日就有大陸網路界反思,最努力攻擊臺資茶飲店的公衆號,竟然「順便」替大陸茶飲事業體打廣告。
反過來講,臺灣甚多立場鮮明的媒體或網民,也習慣見縫插針,把原本稀鬆平常的事件,故意放大成敵我對抗,創造網路風潮,擴散成新聞報導再予以渲染。然後某些人坐收漁利。例如4年前的周子瑜事件,原本是可以討論的公衆事務,但經有心人士加入仇中原素,在幾十個小時後的選舉,化爲有形的選票。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顏色的爭議源自立場,是有心人挑起爭議,才讓網民跟着激起千層浪。銷售業臺商生意處於夾縫中,在兩岸間動輒得咎,經常順了姑情逆了嫂意,也常因這類爭議受池魚之殃。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當選當天曾強調,只要當總統的一天,她會努力,讓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爲他們的認同道歉。現在臺商受香港事件與兩岸關係緊繃波及,苦水只能往肚裡吞。如果執政當局還繼續酸言酸語,放任兩岸人民網路嗆聲「反制」「反反制」,又有何資格領導臺灣走向和平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