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時間孤獨,你將不再寂寞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NBA當紅炸子雞林書豪瘋迷全球,高爾夫小天后曾雅妮稱霸全球,國民歌鳳飛飛肺癌病逝心繫歌迷,老教官曾紀恩告別人生棒壇唏噓,流行樂巨星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連開兩趴玩趴自己,通告藝人Makiyo酒後踹人踹掉前程

短短二十天不到,一波波新聞事件如流星雨般狂轟猛炸,閒坐家中看電視,心境卻似跑百米,跟着主播名嘴的快速讀稿衝刺、隨着聲調的抑揚頓挫起伏。

資訊爆炸網路快捷的時代,談話節目猶如菜場的嘈雜,上網瀏覽又隨時被即時通打斷,就算想一個人上個街散個步,手機響起、簡訊傳來,拒接不安心,接了不甘心,總教人感慨:這年頭,人愈來愈宅,想獨處,卻愈來愈難。

人活得膚淺分不出孤獨和寂寞人就是一個怪,明明忙得個暈頭轉向,連歇個腳喘口氣都難,仍然哭喊寂寞,想盡辦法找人陪伴,真的找到了人,又抱怨沒有時間、空間呼吸。「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美學大師蔣勳,在他《孤獨六講》中的一段話,直搗問題的癥結;然而,人爲甚麼急於想打破孤獨?因爲,現代人活得太容易,過得太表面,要甚麼手到就擒來,想甚麼按鍵即實現,缺乏想像、少了過程、沒有消化、不懂沉澱,浮面到分不出孤獨和寂寞,淺薄到想借由忙碌塞滿每一分鐘每一秒,不讓自己有一絲絲的力氣去獨處,因爲當他一個人,他就空到感覺寂寞。

但,寂寞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虛無,它總是無預警的襲來,然後又沒理由的褪去。人們面對這抓不到又治不好的失序手足無措,只好治標不治本,用不停歇的勞務來逃避,如同排長龍小病,看完這科看那科,只爲了等待護士喊着:「下一個!」事情做完一件找另一件,手找不到事做就動嘴惹事,電話打不停,沒大事小事,小事講完就無中生事,那不肯放手的恐懼,彷彿沒話聊就得做化療。沒錯啦,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只是,話筒的兩端好比兩個孤獨的個體,你既沒法幫別人掛,別人也無法代你掛;要知道,人掛了沒呼吸,電話掛了更孤寂,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化解寂寞必須靜心面對自己,也就是,從習慣孤獨、到學會孤獨、終於享受孤獨。

孤獨的愉悅內在飽滿,寂寞將無縫可鑽在這裡,我們先要區分孤獨和寂寞的差異,簡單來說,寂寞是被動式,是不受我們控制的內在情緒起因是對恐懼空虛;孤獨是主動式,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和自己爲伴,爲自己做些事情填滿空虛,正因如此,要化解寂寞,必須先享受孤獨。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把自己帶入知識的境界,就能領略孤獨的愉悅;莊子主張「坐忘」,透過靜坐與冥想,沉澱生活周遭的雜質,找回內心的清澈,他更認爲人要「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讓清澈的內心與天地對話,和宇宙產生最緊密的聯結,自然能飽滿,寂寞將無縫可鑽。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54期/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