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從金正恩「神龍見首不見尾」看臺灣外交處境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神隱多日後,終於再度現身了!北韓官媒刊出其於五一勞動節,出席一家肥料工廠竣工典禮的報導及影片。畫面中的金正恩動作略顯僵硬,但卻面帶笑容,不像是剛從大病「劫後餘生」的模樣。
金正恩的行蹤能在全球抗疫聲中登上國際媒體的首頁,應如《紐約時報》首爾分社社長崔相焄(Choe Sang-hun)所說,歸因於「人們對北韓這個世界上最孤立的警察國家有着強烈的地緣政治興趣。」金正恩年紀雖輕,但因家學淵源,已證明是一位操作地緣政治的高手。經驗告訴我們,每當國際發生重大事件時,北韓總會出現一些動作,目的是爲了「刷存在感」。這次金正恩的失蹤是否舊戲重演,還要看劇情的進一步發展。
早在冷戰時代,北韓就周旋於中共和前蘇聯之間,意圖發揮地緣因素賦與它的「漫遊價值」(wandering value)。多年前我參加在中國大陸舉行的一場學術研討會,與會的一名中共軍方智庫人士指出,中共與北韓雖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並肩作戰,但雙方並不存在堅實的互信基礎,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甚至還把中共視爲北韓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所以北韓過去一直想借由手上的核武,扮演一種可稱之爲「否定性的角色」(negative role),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金正恩消失20天后在肥料廠竣工剪綵活動露面。(圖/翻攝自朝鮮中央電視臺)
金正恩或許承諾不發展核武,但不會放棄保有核武。對於金正恩這次的行蹤成謎,美國一個專門研究北韓的網站「北緯38度」(38 North),即引用來自商業衛星的圖像報導,表示一列可能屬於金正恩的火車,數日來即停在元山(Wonsan)火車站,而元山是金正恩最喜歡的一個飛彈試射地點。南韓官員私下表示,金正恩在這個場所露面,可能是平息猜測的一種戰略作爲,因北韓曾用這種準備工作讓外部敵人捉摸不透。
金正恩與其前任領導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企圖以靈活的外交手腕,來改變北韓只靠「擁核自重」的國際形象。例如,金正恩除強化與南韓的和解進程外,也努力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這與美國想以雙邊談判取代中共主控的「六方會談」利益一致。金正恩不會放棄與中共的「血盟關係」,但不能讓中共視北韓的忠誠爲理所當然。
臺灣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不會低於北韓。美國基於區域安全的利益,不容臺灣落入中共手中,進而導致臺灣海峽變成中共的內海;中共則視臺灣問題爲內政事務,不容外力干預。由此可見,臺灣對於華府和北京而言,都存在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陳時中與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阿札爾舉行電話會議。(圖/翻攝阿札爾推特)
北韓與中美兩強之間缺乏互信,臺灣的情況也大同小異。中共強調「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對臺政策,但從未放棄武力犯臺的主張,故兩岸存在嚴重的「戰略互疑」。至於臺美之間,雖然雙方無論在斷交前或斷交後,都維持緊密的實質關係;但依據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B. Tucker)的說法,臺美並未建立足夠的「戰略互信」。
從民進黨兩度執政的經驗來看,陳水扁時期的對美及對中政策,被視爲「麻煩製造者」,結果是兩面不討好;蔡英文政府因對岸的施壓,採「親美抗中」的政策,但被對岸指爲「挾洋自重」。蔡政府若處理臺美中三邊關係不當,臺灣可能落至「人爲刀殂,我爲魚肉」的下場。
我預期三邊關係在後疫情時期,會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臺灣的處境可能較北韓更爲艱困。臺灣與北韓的國情不同,也沒有北韓的核武條件,故只能扮演「積極性的角色」(positive role)。臺灣希望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與國際防疫合作,卻遭對岸解讀成「以疫謀獨」,所以關鍵還是兩岸關係。臺灣如何將地緣政治價值,轉化成爲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資產而非負債,恐怕是蔡政府第二任期內,必須精打細算的一個課題。
熱門推薦》
► 苦苓/李承翰死於警察單位的消極?殺警案需冷靜思考的七個問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