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撤軍能否修復美德關係
日前,白宮宣佈將由美國防部長奧斯汀牽頭,對美軍部署進行全球態勢評估。評估期間,暫停從德國撤軍計劃。
去年7月29日,美國以德國不增加防禦開支、拒絕終止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項目爲由,宣佈將撤出1.2萬名駐德美軍,除一部分轉移到意大利、波蘭等其他北約國家外,其他美軍返回美國,今後再考慮重新部署至歐洲。
拜登政府上臺後,開始對上屆政府諸多政策進行“撥亂反正”。而暫停從德國撤軍的決定,除了表明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策進行“切割”之外,還有深層次的考量。
一方面,近年來北約在歐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雖然有所下降,但對於美國仍具有重要戰略價值。作爲歐洲和大西洋區域最大的安全組織,北約仍是歐洲地緣政治的“重量級玩家”。在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後,北約與俄羅斯關係急劇惡化。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及接踵而至的烏克蘭衝突,讓北約與俄羅斯雙方陷入軍事對峙,北約在歐洲地緣政治中的地位進一步強化。而歐盟在德法兩國帶動下不斷增強防務和戰略自主性,更讓美國認識到通過北約重新掌控歐洲的緊迫性。
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從德國撤軍的決定,並不是爲了廢止或者疏遠北約,而是藉此向歐洲盟國施壓,迫其就範。部分駐德美軍在波蘭等國重新部署,既表明美國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也表明撤軍問題可在北約內部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停止從德國撤軍,成爲拜登政府修補美德關係以及跨大西洋關係的一個重要抓手。從政黨政治的角度出發,拜登政府必然重回精英政治治理模式,在國際事務中更加重視盟友的作用。對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進行反思和回調,糾正對德政策繼而修復和重塑跨大西洋關係,便成爲其優先任務之一。
然而,拜登政府的這一決定,並不意味着駐德美軍會馬上恢復到原來的規模。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在共和黨和美國國內擁有衆多支持者,這就決定了拜登不會以極端方式否定特朗普的所有內外政策,以免在美國政府與議會、民主黨和共和黨、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形成新的對立與對抗。因此,拜登政府很可能採取某種漸進方式,逐步平息和消除德國的“誤解”,讓美國對德政策重回正軌。
還需要看到的是,儘管拜登不贊成特朗普撤出駐德美軍的舉動,但這並不等於拜登同意德國繼續保持低防禦開支水平,亦不等於同意德國與俄羅斯毫無顧忌地展開合作,更不等於默認德國與其他歐洲盟國在歐洲事務中將美國置於某種邊緣地位。不久前,德國政府爲“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項目頒發新許可後,美方旋即針對參加該項目的一家俄羅斯企業及其鋪管船“福爾圖娜”號實施制裁。
可以預期的是,拜登政府將充分利用撤軍問題,保持對德國的施壓力度,在確保美國外交顏面的前提下修復美德關係,在確保跨大西洋關係正常化的基礎上使美國的利益訴求得到最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