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要當臺勞,何必到澳洲?臺灣不乏高薪苦工
圖、文/遠見雜誌
最近同業報導一位清大畢業生去澳洲當臺勞,引起熱議。儘管受訪的清大畢業生很快踢爆報導瞎掰,許多內容根本不是他的故事。但臺灣年輕人是否在臺灣賺不到錢,淪落到海外當臺勞?亦或污名化原本帶着體驗異國文化、擴展視野、學習外文、追求獨立成長的打工度假?引發兩極討論。
這些討論均極度呼應《遠見》今年8月號《年輕人憑什麼贏》週年慶專刊。《遠見》今年花了八個月研究臺灣年輕人的處境,拍了三支微影片,訪問150多個各種年齡層人士,並提供年輕人突圍的許多建議。
在《年輕人憑什麼贏》專刊中,就有30頁報導:「其實,工作就在這裡。」,迴應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與找不到高薪的抱怨。《遠見》記者們遍訪金融、海運、零售百貨、西服業、連鎖餐飲、紡織業、會計業等等各行各業缺工的狀況,其中不乏新人起薪6、7萬,數年後可望百萬年薪的工作。
但這些工作,有的要加班、有的要流汗、有的要熬夜、有的是黑手,企業主均因找不到年輕員工而叫苦連天,大嘆:年輕人不能吃苦。
例如幫臺灣歷任總統做西裝的裁縫店力上西服,可提供出師後6萬元以上月薪,希望找50位年輕學徒,都找不齊。店面一眼望去都是中高齡師傅,嚴重年齡斷層。
另一個是我參與訪問的SGS東亞區營運長兼臺灣總裁楊崑山。38年前,他從SGS碼頭檢驗員做起,幫客戶在碼頭檢驗進出口產品,一做15年,現在他是總裁。但這樣的故事卻無法激勵年輕人追隨他。
目前年薪可達70到100萬的SGS碼頭檢驗員職缺,還缺約30個。楊崑山苦笑說,很多年輕人上班一天就跑了。他甚至告訴賞識的新進員工說:「你好好做,我培養你當主管,以後成就一定超過我。」但年輕人仍提離職,還回他:「我不想變成你那麼偉大。」
年輕人可吃苦,何必出國當臺勞
因此,如果報導是真實的話,當我讀到許多到澳洲打工度假的年輕人,爲了賺錢存錢,願意吃苦,到牛肉工廠打工,清洗牛的內臟,或到農場,搬重物、刮油漆、掃地、摘水果,樣樣都肯做;而且能夠忍受每天清晨5點到工頭的家集合,跟十幾個揹包客擠進一輛破舊的小麪包車,甚至產生自己像猶太人,正要被送往一處一處勞改營的悲情。
我第一時間很想分享給這些年輕人,如果目標只是單純想賺錢存錢,而且在臺灣也願意像在澳洲那樣,任何吃苦的工都願意做,連想像自己是被送往集中營的猶太人都可以忍受,其實臺灣本地就有高薪的苦工找不到員工,應該不必到澳洲當勞工。我邀請大家再回頭看看《遠見》8月號。
本期《遠見》封面報導臺灣與日本企業正進入二次大戰後60多年來最緊密的合作期。僅管中日臺間因爲釣魚臺問題,陷入僵局。但《遠見》民調卻顯示,六成人民不會抵制日貨或減少日本旅行;近五成認爲臺日合作要維持現況;還有兩成認爲要加溫。到底這一波臺日合作狀況如何?本期詳細報導。
《遠見》服務業大調查進入十週年慶,今年擴大調查20個業態,贏家秘訣在哪裡?十年來的服務業調查精華又有哪些?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0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2012遠見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敬邀入席!網址:http://www.gvm.com.tw/event/2012summit/index.html】
►►►更多【遠見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