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多益通】42萬粉絲、20萬會員 希平方創辦人如何辦到?
文/陳胤祖
在Facebook官方專頁擁有42萬名粉絲,會員數量更上看20萬人的希平方,是目前臺灣規模數一數二的原生線上英語學習平臺。創立四年多的希平方去(2018)年更獲得亞太資通訊科技聯盟大賽(APICTA Awards)金牌佳績,英文教材結合大數據技術等智慧科技應用,不只廣受國際評審好評,更展現出臺灣企業技術創新的實力。
希平方最早從《看YouTube學英文》發跡,藉由過濾、篩選適合的影音,搭配開關字幕、調整語速等功能,輕鬆學英文,如此創新且方便的設計,出自於創辦人曾知立的發想。但對他而言,希平方不只是一個結合英語與智慧科技應用、屢獲國際肯定的線上英語學習平臺,而是他與父親、弟弟間,充滿親情的家族英語學習故事。
曾知立在美國攻讀大學學位,曾任美國前三大高爾夫球服飾品牌公司國際採購的學經歷,英語當然好得沒話說。但在16歲時,他的英語程度就像臺灣一般高中生一樣平凡;不過也是在那一年,他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變。「30天的英語魔鬼訓練營,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今年37歲的曾知立這麼說。
當時是曾知立高一升上高二的暑假,弟弟在國中會考的成績不理想,尤其是英文成績。看在「語言自學達人」曾爸爸的眼裡,決定傳授自己過去學英語的秘訣,爲兄弟倆特訓。「特訓後的開學第一天,我翻開英文課本,整本竟然找不到一個生字。」他總是以這個非常戲劇化的例子,說明那場特訓的神奇成效。更令人訝異的是,若干年後,曾知立因出國留學考託福測驗(TOEFL),成績都還能輕鬆達標。
▲深刻體會到爸爸的學習法有用,曾知立(左)和弟弟曾知業(右)創辦希平方,希望推廣給更多人知道。(照片提供/曾知立)
曾知立描述:「我爸爸沒受過正規的英語教育,但他靠着自學,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和阿拉伯語四種語言。」曾爸爸是個商人,在1970年代初入職場時,正值臺灣「出口王國」的年代,任何職缺的條件都要「略諳英語」,他從舊書攤買來英文版《讀者文摘》,一本本地讀,在忘記的單字前做一個記號。後來發現記號最多做到五個,不會再增加。換句話說,經過規律的複習,任何單字都能在看過五遍以內記住。
在聽力和口說方面,曾爸爸也透過反覆聆聽、跟讀(shadowing)相同內容直到熟爛爲止。在還是使用卡帶的年代,他錄下英語廣播內容,無數次地倒帶、重播和跟讀,按壞四臺錄音機;一年下來,不僅順利找到工作,後來更開了間自己的貿易公司。
▲當年魔鬼訓練營讀的雜誌、做的筆記,曾知立都將它們妥善地保存下來。(照片提供/曾知立)
在30天、每天七小時的特訓裡,曾知立兄弟用兩個小時學新內容、三個半小時複習、一個半小時練習聽寫驗收成果。有計劃地複習舊內容,不知不覺地在短期內就熟記大量單字,聽力、口說也大幅進步。
英語力的蛻變,深深影響了曾知立往後在大學選系、出國留學、工作和創業等人生歷程。他說,「許多人以爲把人送到國外,自然就能把英語學好。」然而,自己到了美國以後,才發現身邊不少朋友即使在國外待了幾年,仍因語言隔閡無法融入當地文化和社交圈。
但這個問題沒有發生在曾知立身上。剛到美國的第一天,曾知立一心想在美國打球、體驗「NBA國度」,就因爲說着一口流利的英語,被街邊的籃球少年誤以爲是華裔美國人。「那一刻我更加明白,爸爸的學習法是真的有用。」溝通無礙,還讓曾知立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排球校隊,成爲球隊裡唯一的非美國籍球員。
「因爲缺乏語言能力而走不出去,很可惜。」曾知立有感而發地說,爲了幫助更多人學好英語,他和弟弟決定將爸爸的方法與現代科技結合;希平方,正是兩代之間英語學習法傳承和進化的展現。
大學休學 卻意外開啓國外留學的窗
儘管曾知立求學經歷看似風光,但在那之前,他和爸媽有過一段升學對抗。「高中時,我最想念的是體育。」曾知立想起年少的自己,不禁笑了起來。他回憶,填大學志願的時候,還是爸媽直接幫他填寫。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能由別人幫你決定。」曾知立說着那段過往給他的啓發,建議學弟妹平時多接觸不同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例如透過網路多看看自己有興趣的資訊;而許多資訊是以英文呈現,好英語在探索過程中更加不可或缺。
曾知立雖然大學讀了電子工程,但最終卻因缺乏興趣而休學,只好先服兵役。剛退伍時,原本打算要接手爸爸的貿易公司,但爸媽認爲應該還是要有個大學學歷。正好當時一名友人在美國讀書,在他的建議下,曾知立決定出國看看,「也許到美國我真的有機會打球呢!」才一說完,他就哈哈大笑。
一次困窘經驗 懂得了爲自己發聲
即便英語對答如流,但曾知立到了美國仍免不了遇到文化衝擊。他回憶說,只是想要將腳踏車上架到公車前方的車架上,就讓他吃足苦頭,說起這段經歷,彷彿還能感覺到當時的困窘,「我在公車前試了很久,整臺公車的人都在看,卻沒有一個人願意來幫我。」連司機都拒絕幫忙。
不知所措的他只好向乘客開口求助:「I don't mean to bother you guys, but can anyone help me with the bike?」(我不是有意要麻煩各位,但有人能幫我架腳踏車嗎?)這次,終於有位年輕的男生下車幫他將腳踏車架上去。「後來我才理解,在他們的文化裡,『爲自己發聲』是很重要的事情。」唯有敢於表達自己的立場或需求,別人才知道要爲你做什麼。
「就連爲自己發聲,英語也是必要的能力呢!」曾知立有感而發地說,「如果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就先把英語學好吧!」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自然就會發現英語是有用的。
從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的曾知立並沒有繼承家業,反而選擇創業,除了多少承襲自爸爸的創業基因,更多則是他在美國留學時所受到的氛圍感染,「我的寄宿家庭和學校就在Facebook總部附近。看着Facebook一路興起,也萌生了創業的念頭。」當然,也想讓更多人能像他一樣從英語學習上,創造出更多的人生契機。
就像曾知立的人生故事,高中時的他也許無法深切體會魔鬼訓練營的意義;或者在休學的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人生止步了。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曾爸爸早已爲他準備好英語這把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隨時等着他跳得更高、看得更遠。
About曾知立Charlie Tseng出生:1982年現職:《HOPE English 希平方學英文》創辦人暨執行長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GMBA 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學士經歷:美國高爾夫球服飾品牌《monterey club》國際採購獲獎:2018年希平方於APICTA Awards 奪金,並獲2017年資訊月智慧學習領域類百大創新產品獎著作:《攻其不背!只要30 天,馬上成爲英文通》英語程度:TOEIC 965分
本文選自《English OK》No. 15
延伸閱讀》擺脫臺式英文 她靠多聽多講訓練英語口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