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60年前錦州街「松江新村」好前衛!對比現在 網友狂譙「難民美學折騰」
緊鄰捷運行天宮站的錦州街,一到中午時段就涌入附近的上班族來此用餐,但可以想像60年前這裡的樣貌嗎?有網友分享這裡60年前這裡還是「松江新村」的眷村老照片,爲純住宅區,沒有商業型態在此經營。房仲業者指出,60年前這裡的一戶公寓約90~100萬元,如今房價已來到1300~1600萬元,漲了13~16倍。
▲60年前「松江新村」的早期影像和現在的對照圖。(圖/翻攝自臉書社團《桑梓故人》)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桑梓故人》中分享,臺北中山區「松江新村」的早期影像,1960年代的建築物規劃整齊,當時爲早期的眷村住宅,沒有商業店家經營,如今60年過去,現在同樣的街道同樣也是老公寓,但是1樓幾乎都是店面商家,樓上才爲住宅的住商混合公寓。
▲網友在臉書社團分享,60年前中山區「松江新村」的早期影像。(圖/翻攝自臉書社團《桑梓故人》)
這張60年前後對照圖一刊登在網路上,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覺得「以前比較好看」、「都陽臺外推…」、「頂樓加蓋,陽臺外推,陽臺再次外推,冷氣冷媒管,第四臺新線舊線,招牌林立…全臺灣都一樣」、「原本設計看1樓入口就是純住宅,臺灣的住商混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麼徹底的」、「當初設計1樓還有小庭院,現在部分住戶還有保留,可以看到」、「再美的設計都承受不了中華難民美學的折騰」。
▲60年前的「松江新村」,如今已是美食林立的錦州街。(圖/記者張菱育攝)
也有網友分享爲什麼這麼老舊的房子遲遲尚未都更,「屋況還可以,當年這個社區用的建材是很好的,但是都更卡在臨錦州街1樓店面屋主參與意願不高,加上都更後對商圈是否更有利還有疑問,所以以進展緩慢」、「中古公寓有在維護,沒有結構問題應該不會太糟,只是漏過水可能免不了」、「所以水管重新拉出來走外管的情形很普遍,也影響外觀」。
松江裡裡長蔣築誼指出,「松江新村」又稱爲「越南新村」,已經是很久以前的眷村房子了,後來該眷村歷經改建之後,才成爲現在的公寓型建築。
信義房屋松江民生店專案經理羅新宇估計,60年前的「松江新村」,當時房價每坪約3~4萬元,一戶30坪公寓預算大約90~100萬元可以買的到,如今位於相同地點的錦州街公寓,屋齡約40多年,成交價每坪約45~55萬元,一戶總價落在1300~1600萬元,房價漲了13~16倍。
當地業者透露,雖然錦州街這裡的老公寓一直有在談都更,但是許多一樓的屋主不願意參與都更,導致都更遲遲無法進行,主要是一樓有店面出租效益,如果是知名老店經營,執行都更時會導致消費客羣流失,屆時無法有同樣的店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