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回撤!投資者再陷去留抉擇 業內:切勿盲目離場

“PR2風險等級的銀行理財,怎麼也出現虧損?”近期,不少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帖“吐槽”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了負增長,而此前銀行收益率雖有波動,但總體仍是正收益。

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一般分爲五等,其中PR1風險最低,PR2到PR5的風險依次增加。而在銀行理財中,PR2風險等級一般代表中低風險。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的數據,這類產品目前佔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64.69%。

據貝殼財經記

者瞭解,PR2的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理財,這類產品一直被看作是收益的“穩定器”。如今這類產品的收益出現了浮虧,投資者是否應該提前贖回?

多位銀行理財公司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近期債券市場波動是導致銀行理財收益率出現浮虧的主要原因。但浮虧並非是真的虧損,如果投資者盲目贖回,則會將“浮虧”變爲“真虧”。而大批量的贖回也容易造成債券市場波動加劇,並陷入“波動-贖回-加劇波動和贖回”的惡性循環。

銀行理財投資者遭遇收益率“浮虧”

“最近幾個月,我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了虧損。”北京市民王女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她在某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購買的多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出現了浮虧的情況。

王女士表示,她此前購買了5萬元左右的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但在7月和8月份卻多次出現了日收益虧損的情況。其中,虧損最多的一次是在7月19日,虧損金額達到了626.24元。而其購買的某家國有銀行理財公司的兩款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爲-2.16%、-5.33%。不過,綜合收益目前仍保持正增長,因此她沒有選擇提前贖回。

而從王女士提供的信息來看,她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均爲固收類理財產品,底層資產以債券爲主。

遭遇到理財產品收益率負增長的不只有王女士。在某社交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均在近期遭遇了淨值波動,出現了日收益爲負的情況。

有銀行理財公司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本輪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主要是債券波動造成的。債券資產作爲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底層資產,在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的背景下,市場波動也直接反映在產品收益上。

“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是市場風險的正常體現,無論是理財、基金還是其他類型的資管產品,其淨值都會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波動,這種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另有銀行理財人士指出,理財淨值某一天或某個階段的下跌不等於虧損,產品的投資收益取決於贖回時的單位淨值,與持有期的淨值波動沒有直接關係。

債市“降溫”如何導致理財收益回撤?

數據顯示,8月以來,債券市場出現寬幅震盪,10年期、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跌至2.09%、2.33%,並持續多個交易日震盪調整。

在業內人士看來,債市整體表現疲軟主要是受央行發聲、大行賣債、監管等多重因素影響所致。

債券市場波動如何影響銀行理財的收益情況?事實上,作爲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債券的收益分爲兩種,其一是票面利息收益,其二是市場波動所產生的資本利得。對於持有到期的債券,在不發生信用風險的情況下,本息是固定的,總收益也是固定的。而後者的收益則與市場波動息息相關。

“債券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會受到市場利率、信用風險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交易價格不固定,而交易產生資本利得。”某國有銀行理財公司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市場利率上行時,債券價格就會下跌;而市場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會上升。

對於本輪債券市場收益率的變化,上述理財公司人士表示,央行通過借入並賣出國債的操作可能會推高債券收益率,這將直接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國債期貨在央行宣佈借債協議後出現回調,國債現券收益率普遍上行。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亦認爲,本輪債市調整中,中長久期及高槓杆產品受到的影響較爲明顯,而銀行理財產品多持有中短端債券,因此產品淨值波動幅度整體可控,不過部分通過加槓桿實現高收益的產品對利率的變動較爲敏感,應警惕潛在的破淨風險。

“就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債市出現系統性反轉的可能性不大,央行的舉措主要是爲了校正長端利率,並非意在改變債市的整體趨勢。”普益標準預計,後續債市逐步企穩,利率在央行合意區間波動,理財產品淨值持續下行並出現破淨潮的可能性較低。

事實上,在債券市場波動的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正在調整策略,以此控制回撤。某國有銀行理財公司內部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透露,面對央行的干預,理財公司可能需要調整其產品策略和銷售策略,比如通過增加權益資產配置或推出更多穩健收益產品來吸引投資者。

市場波動提前贖回划算嗎?

當前債券市場波動仍在,是否提前贖回讓投資者面臨重要選擇。

“在市場波動之下,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收益變化。”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理財淨值某一天或某個階段的下跌不等於虧損,產品的投資收益取決於贖回時的單位淨值,與持有期的淨值波動沒有直接關係。因此,面對淨值波動時,應保持冷靜,避免盲目跟風或恐慌性拋售。

有銀行理財人士建議,在投資前,投資者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避免因追求高收益而承擔過高的風險。與此同時,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長期投資是獲得穩定回報的關鍵。因此,在面對淨值波動時,應保持長期投資的心態,避免因短期波動中的贖回,影響投資收益。

普益標準也表示,投資者應充分了解自己持有的理財產品的特性、投資策略、風險等級以及歷史表現,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產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波動情況,從而做出更爲合理的判斷。

“投資者應保持長期視角,避免因爲短期波動而做出衝動決策,如果持有的產品沒有遭遇較大回撤,考慮到其符合個人的投資規劃,那麼可以考慮繼續持有並等待市場回暖。”普益標準建議,如果投資者對市場趨勢、產品特性或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疑問,可以尋求專業的理財顧問或投資機構的建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