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扎堆”權益 銀行理財開啓被動投資新模式
“銀行理財只做債券市場肯定不行,未來發展權益類資產是必然的選擇,同時權益市場機遇可期。”近日,有銀行理財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銀行理財公司平衡風險是關鍵,其所在的理財公司,正在研究與被動投資資產。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被動投資是近期銀行理財公司最爲關注的權益投資新賽道。銀行理財公司藉助中證50等ETF產品進入權益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長錢入市”及利率走低的大背景下,面對目前公募ETF的絕對優勢,被動指數化的管理是銀行理財公司發展權益投資的大趨勢之一。
理財公司扎堆發佈“含指”產品
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中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發佈了含有權益指數類資產的理財產品(以下簡稱“含指產品”)。
中銀理財在12月初發行了一款60天指數跟蹤的混合類理財產品,該機構在產品說明書中寫明,該產品權益部分主要採用被動指數投資策略,標的指數包括但不限於恆生科技、科創 50、創業板 50、科創創業 50 等科技創新類指數(可跟蹤一隻或多隻指數)。
該產品將通過投資相關指數 ETF、 場外聯接基金或資產管理計劃的方式來實現投資策略。而這隻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爲PR3(中等風險)。
民生銀行也在11月末推出一隻3個月持有期的指數輪動理財產品。招銀理財則主要在私人銀行發佈了多隻含有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的相關理財計劃。
此外,貝殼財經記者獲悉,另有銀行理財公司近期還將繼續發佈被動管理指數型的權益產品。
華源證券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銀行理財配置開始變陣。銀行理財略微減配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偏債混合型基金,並增配被動指數型基金。2024年第三季度理財減配靈活配置型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約30億元和35億元,並增配被動指數型基金約31億元。
銀行理財爲何“愛上”被動指數?
銀行理財公司爲何紛紛熱衷於“含指”產品,並將其看作是未來銀行理財公司發展權益產品的重頭戲?
有銀行理財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在低利率環境下,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呈現收益下行的趨勢,隨着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理財原本賴以存在的“高收益、低波動”的商業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下半年以來,銀行理財公司普遍看好資本市場未來發展,但板塊投資具有不確定性。”上述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銀行理財投資者相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更加追求穩定。因此被動指數是折中的選擇,它既能讓投資者分享大盤上漲的紅利,也可以相對穩健。
有銀行理財公司高管表示,當前銀行理財產品中,95%以上的資金都聚集在風險等級相對較低的R1、R2產品當中。未來3年到5年,銀行理財產品將由風險等級較低的R1、R2產品,轉向風險中等的R3產品。而權益類資產是要開拓的重點領域之一。
金融監管資深專家周毅欽表示,對於銀行理財公司而言,資本市場行業研究一直以來是其發展短板。被動的指數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短板,並實現“彎道超車”的效果。不過,公募基金中這類產品已經十分成熟,銀行理財公司如果僅僅簡單復刻,恐怕發展空間不大。因此,銀行理財公司必須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雖然被動指數型產品是被動的,但是開發創設它是主動的過程,對於投研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另有銀行理財高管表示,這就需要銀行理財機構把握從宏觀的經濟到中觀的行業,再到微觀的市場發展脈絡、趨勢,設計出更加適合投資者喜好的產品。而如何降低跟蹤誤差的問題,這是指數型產品的永恆話題。如何在控制跟蹤誤差的前提下,創造出比較持久穩定的超額收益,這對資管機構的系統能力、投資交易能力、流程改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