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年尾土地盛宴,頭部央企百億起步踊躍補倉

年底最後一個月,土拍市場出現了久違的“盛況”。

近幾日,一線城市土拍市場徹底熱起來了,前有北京巨無霸地塊順利出讓、收金153.32億元;後有深圳灣後海總部地塊拍出185.12億元,刷新深圳宅地成交總價新高。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都爭相趕在年底前,拿出百億級“壓箱底”好地塊,爲回溫的樓市“添把火”。

“財大氣粗”的央國企地產商,也在這場土拍熱潮中盡施拳腳,中海地產、華潤置地、保利發展等房企,密集出現在土地競拍現場,紛紛瞄準一線城市的優質地塊,豪擲重金拿地補倉。

對這輪土拍的點狀高溫,業內專家認爲,地方政府及房企都有各自的邏輯。地方層面,有城市年度土地出讓金完成比例較低,需要在年底衝刺;企業層面,近日在一線城市拿地的房企,都是今年銷售業績排名靠前的央國企,這些企業迫切需要補充庫存,以爲明年的銷售推盤考慮。

一線城市“地王”接連刷新

前有北京,後有深圳,一線城市的土拍徹底“爆了”。

12月2日,深圳2024年下半年第四宗涉宅用地,位於南山區粵海街道的地塊正式出讓。該宗地位於深圳後海金融總部基地,建築面積約26.3萬平方米,起拍價高達126.5億元,此前一經掛牌便引發關注。

在正式競拍現場,各大房企更是爲了這宗地激烈競爭,最終經過招商和華潤+中海聯合體的近300輪競價,最終由華潤+中海聯合體以185.12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 70388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46.3 %。

自此,深圳迄今爲止第九宗百億級地塊誕生,且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塊成交史的總價新高。

爲吸引房企拿地,深圳當地在土地出讓前期便多方考慮,解除了土地出讓的多項限制條件,以“價高者得”爲原則確定競得人和成交價,且不限制建成後的商品房銷售價格,也不受“90/70”政策限制。

“取消土地限價或有利於穩房價、穩預期,有助提升優質地塊成交溢價率,進而對房價預期形成支撐。”中指研究院深圳分院高級分析師孫紅梅表示。

除了穩定市場和房價,深圳拿出“壓箱底”好地塊,也有自身方面的原因。孫紅梅表示,跟往年相比,2024年深圳涉宅用地供應大幅縮減,截至12月2日,深圳年內共成交5宗涉宅用地。近日深圳樓市活躍度持續提升,這或將帶動房企投資熱度上升,優質地塊的火爆競拍,也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深圳等地年度土地出讓金完成比例較低,需要在年底衝刺;另一方面,這也是紓困政策的延續,儘管11月份一線城市商品房交易保持熱度,但從周度數據來看,出現政策效應減弱的情況,爲了保持12月份的熱度,需要地王來刺激市場預期和信心。

深圳不遺餘力推出好地的同時,一線城市中的北京也沒落後。就在深圳土拍幾日前,北京出讓了一宗超級“巨無霸”地塊,同樣引發市場強烈關注。

11月29日,北京一宗巨無霸組團地塊正式拍賣,該組團地塊由酒仙橋、十八里店、小紅門三個地塊組成,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4.7公頃,規劃建築規模約39.4萬平米,起拍價高達153億元。

因地價總額較高,對開發商資金實力要求嚴格,這場拍賣沒有懸念變成了央國企主戰場。當天,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兩家房企現場競拍,最終中海地產以153.32億元的總價格,競得這一組團地塊,溢價率0.21%,銷售指導價分別爲12.5萬元/平方米、8萬元/平方米以及7.9萬元/平方米。

本次成交後,高達153.32億元的成交價,刷新了北京土地出讓歷史紀錄。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表示,該地塊起始價高達153億元,打破了北京單筆土地出讓金紀錄,成爲總價“地王”。也是繼今年6月朝陽區首次推出組團地塊之後,又一個以組團形式出現的“巨無霸”地塊。

此前,北京土地出讓金總價最高的地塊,是由中建智地聯合體以112億元競得的“酒仙橋+前葦溝+中關村朝陽園”組團地塊,該組團由兩宗住宅用地和一宗產業用地組成,此次出讓的三宗地塊均爲住宅用地,這也是其總價更高的原因之一,顯示出“930”新政房企對北京市場的信心增強。

上海土拍也出現了高溢價地塊。近日上海2024年第七批次集中供地中,新楊思地塊由華潤、越秀、中能建聯合競得,成交總價78.969億元,樓面均價7.44萬/平方米,溢價率高達40.37%,是實行“雙高雙競”規則以來第一次觸發中止價,刷新了上海集中供地以來最高溢價率紀錄。

頭部央國企補倉意願強烈

在這輪土拍熱潮中,頭部央國資房企是絕對的主角,拿地意願非常強烈。

以上海今年第七批次供地爲例,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上海本批推出的10宗地塊,共吸引了20家企業參拍,頭部央國企資金實力雄厚,補倉上海決心堅定,其中華潤報名8宗地塊,中海報名7宗地塊,保利報名6宗地塊,最終華潤、保利、中海等頭部房企,都在本批土拍中有所斬獲。

而中海地產,無疑是近期最活躍的選手之一。從11月28日以36.45億元競得上海市楊浦區地塊、11月29日以153億元競得北京組團地塊,到12月2日聯手華潤以185億競得深圳灣地塊,中海近期已連續三次出手補倉。如果不考慮聯合拿地的權益佔比問題,這三宗地總耗資約375億元。

頭部房企爲何砸重金佈局一線城市?李宇嘉表示,今年以來,重點城市、重點項目對房企的業績貢獻度明顯提升,比如中海在上海、北京、深圳的幾個項目均獲得熱銷,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業績。當樓市有效區域開始集中,房企與其到處撒網,不如聚焦重點城市、重點區域,打造高溢價產品。

從地塊特點看,李宇嘉表示,這類地塊均要打造改善型溢價項目,房企拿地目的是快速銷售、快速回款,以應對市場下滑的波動。此外,地方政府改革土地出讓模式,減少配建和價格限制,將打造權、定價權都給到開發商,後者能打造真正的改善型高端社區,綜合算下來,利潤率非常高。

從房企經營層面看,也確實需要拿一些有利潤空間的地塊,以優化土地儲備結構,平滑未來業績波動。

今年以來,幾家頭部央國企都面臨一定的盈利下滑壓力。中海前九月總收入爲1095.8億元,同比下降6.7%,經營溢利爲181.8億元,同比下降19.6%。保利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27.74億元,同比下降5.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8.13億元,同比下降41.23%。

此外,近期一線城市樓市回暖,也給了央國企拿地信心,以彌補今年前期銷售不振的行情。

10月25日,中海發佈第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爲1988.5億元,同比下降16.8%;前三季,保利發展實現簽約金額2416.86億元,同比減少27.89%;同期,華潤置地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723億元,銷售面積約754.8萬平方米,分別按年減少26.5%及23.9%。

在前三季銷售下滑的背景下,房企迫切需要趁着市場回暖積極補倉,爲後續業績回升奠定基礎。

從新增貨值看,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華潤置地以1091億元新增貨值佔據榜單第一,保利發展以1001億元新增貨值位列第二,綠城中國新增貨值規模958億元,位列第三;TOP10房企新增貨值總額7037.0億元,佔百強房企的32.0%,即頭部十家企業拿掉市場超三成地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房企帶動的土拍熱潮,並不代表土拍市場已經全面回暖。中指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7431.8億元,同比下降31.5%,相較1~10月降幅收窄7.1個百分點。一線城市接連出讓多宗高總價地塊,均由頭部央國企摘得,民營房企拿地仍較爲審慎。

克而瑞表示,11月仍有超過半數企業未有土儲入賬,拿地金額超過100億的均爲今年拿地規模較多的央國企,且集中在上海、北京等高總價的核心城市。整體而言,局部亮點出現主要是由於優質地塊的推動。“後續,12月將繼續迎來大量高溢價優質宅地,國央企依舊會是核心城市的拿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