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集體農場 資本主義下的共產烏托邦
中華民國駐以色列代表張良任20日(當地時間)參訪以色列最大「集體農場」(Kibbutz Maagan Michael),對農場提供的社會福利制度及居民無私表現印象深刻。
在農場經濟委員會主席裴利格(Gershon Peleg)帶領下,張良任首先參觀農場內以製造各種管線防漏接頭的「Plasson」公司。
Plasson公司爲跨國知名企業,主要員工來自農場居民,產品均由電腦化自動生產,行銷全球80餘國,包括出口至臺灣的瓦斯管金屬連接頭,每年營收2億5000萬美元。
集體農場的錦鯉養殖業爲另一經濟奇蹟,藉由科技養殖設備與基因工程,錦鯉品種及品質與日本錦鯉相同,吸引許多歐洲買家專程造訪選購,價格僅需日本的1/10。農場另有乳牛養殖及木瓜種植等產業,均由農場居民依興趣及專長投入生產。
裴利格表示,農場居民目前約1700人,農場免費提供所有居民教育、住房、每日3餐、交通工具、醫療保險、養老照護等,「從搖籃到墳墓」無一不包。年長者可申請外籍看護及電動代步車,費用均由社區支付。
農場居民不分工作層級,每人每月薪資均相同。農場內也有小型合作社,販賣「外界」所生產的民生必需品,價格均以進貨成本價計算,居民依每年分配予個人的預算使用。居民無須向政府繳所得稅,而由農場統一向政府繳稅。
居民在農場餐廳多樣菜色的自助餐檯選取所需餐點,有條不紊地在寬廣明亮的大廳中用餐,餐畢並自行將餐具放入輸送帶中,由機器統一清洗。衣服髒了,把編好號的髒衣服送到洗衣間,自然有人幫你洗好、按編號擺在固定格子等你去拿。
由於農場福利完善,外人都想加入,但因資源有限,目前除了與農場居民通婚外,已不開放外人加入成爲農場居民。張良任對集體農場的成功與居民的無私付出表示讚佩,小小烏托邦就在以色列各地自行成長、茁壯。
以色列類似這樣的集體農場仍有約270個,居民總人數約有11萬人。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風行的21世紀中,以色列集體農場的成功爲是猶太人的獨特文化之一,平等與分享的理念與作法在舉世重商的今日可謂獨樹一幟。而衆志成城的作法,也凸顯以色列的生存之道。(新聞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