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政治學 臺對陸處灰色地帶
大陸民航局21日公告,從國外入境大陸者,須持5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圖爲北京國際機場旅客下機後,出示健康證明。(美聯社)
大陸昨發出最新公告,要求入境航班的所有乘客皆須附上5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準登機,臺灣航班適用與否,也引起議論。疫情以來,大陸多項涉及出入境的防疫措施,臺灣都處在尷尬的灰色地帶,對大陸而言,臺灣既非境內,又不是國外,許多邊境管理政策,都不適用於臺灣,也反映了兩岸關係的微妙。
既非境內 也不是國外
若用3個圈組成的同心圓,來形象化大陸與臺灣乃至世界的關係,最內圈是「境內」,第2圈「國內境外」,最外圈是「國外」。大陸的31個省市區,屬於最內圈的「境內」,也是香港人說的「內地」,臺港澳則屬於第2圈,最外圈纔是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
21日大陸民航局公告的入境核酸檢測要求,開宗明義就表明「爲確保國際旅行健康安全」,對大陸來說,臺灣不屬於「國際旅行」範疇,加上公告是由包括大陸外交部、海關總署、民航局共同發出,臺灣自然不該歸大陸外交部管,若臺灣也適用,可會犯嚴重的政治錯誤。
不久前包括達美航空等全球多家航空公司,才因把臺灣與其他國家並列而被「獵巫」要求更改,在此氛圍下,臺灣更不可能被視爲國際航班。
這樣的例子不只一樁,今年6月初,北京爲「外防輸入」疫情,要求所有到北京的航班,都須先到河北、天津、內蒙古等「第一入境點」,身體無狀況者才能再搭原航班飛北京。當時規定剛出,一度以爲臺灣飛北京也會被迫「轉機」,不過之後仍維持桃園直飛北京,未適用臺灣航班。
國際的例子不適用臺灣,純大陸境內的規定,臺灣同樣處於灰色地帶。今年6月中,北京市政府官員宣佈「非必要不出京,確需離京的要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結果這項規定,只針對大陸境內的跨省市移動,要從北京到臺灣,仍照原有規定,無須核酸檢測。
兩岸的特殊關係,衍生許多「疫情政治學」,又如2、3月間,兩岸爲武漢包機協商卡關,一部分就是因臺灣要求派機接人的「撤僑模式」,大陸認爲是要營造國與國的想像,國臺辦也纔會冒出「以疫謀獨」一詞。
兩岸關係介於國內與國際關係之間,不只是政治上高來高去的角力,在生活上,處處都是鮮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