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撕裂社會!學界發聲:讓臺灣重新善良

政大傳播學院郭力昕(簡立欣攝)

學界倡議污名,呼籲社會中道力量對抗歧視、「敢於善良」(簡立欣攝)

新冠肺炎引發網路霸凌臺灣學界此前發起連署《救無別類,應物無傷──爲對抗歧視,社會和諧提出呼籲》,發起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等人20日再召開論壇;學者們表示此刻應該倡議良善有禮,呼籲社會的中道力量對抗歧視、「敢於善良」,也許很八股,但這是此刻臺灣欠缺的。

「救無別類,應物無傷」分別取自佛經及《莊子》,王智明說,連署是二月時感受到臺灣社會的言論已趨向極端、劣質化,現在疫情又出現新拐點。他肯定政府的作爲、醫護人員辛勞,但也希望進一步社會溝通,因爲社會紛擾仍然持續,對臺灣的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有負面影響。

王智明說,兩岸民心在疫情時期愈發拉遠,政府有責任對疫情之後的兩岸關係提出想法。現在國內也面臨撕裂,言語暴力逐漸成爲社會常態,此時此刻倡議「良善有禮」看似八股,但它是很基本的、臺灣缺乏的價值。

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說,原本此刻是臺灣練習團結合作的好時機,義大利那麼慘,羅馬市長還要大家在陽臺一起唱國歌,他們心裡還能如此強大,臺灣必須學習。

郭力昕說,對網路上的民粹行爲很無奈,但這當然是傳播現象。臺灣的國族主義一直被有意無意煽動,但網路形成的法西斯主義是921、SARS時沒有的,全球也有類似問題。目前的寒蟬效應只能用正向的、公共性媒體大平臺去理性制衡,很遺憾民進黨政府沒做,文化部一年前提公共媒體法,希望擴大公廣媒體集團式經營,兩黨都沒興趣,還押在行政院

郭力昕坦言,多年媒體改造未見成效,書生不敵政客,但「教育是改變現狀的最後希望」,期盼至少傳播系所學生可以深刻反省媒體對臺灣前景的影響。

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專員許淳淮說,2月26日第32例印尼逃跑外勞確診,勞動部第一反應是加強查緝,但其實根本無益於防疫。整個社會開始詆譭外勞,第32例確診之後開直播被罵翻,但是確診澳洲音樂家開直播有被罵翻嗎?昨天一名逃跑外勞發燒去就醫,醫院沒有檢疫技術,後來外勞逃走,9個小時之後被警察抓到。仇恨現象出現了,該則新聞下面有人說「通通抓去槍斃」。

TIWA發起連署呼籲蔡政府採取更寬容政策,不只是不抓逃逸外勞,還要不處罰、甚至讓他們回到合法體制、成爲臺灣的防疫戰,否則逃走的外勞只會往更深處躲。移民署20日發新聞稿宣佈減免逃逸外勞罰鍰,但是不構成誘因,他們自首一樣會被遣返。臺灣必須提出更多積極政策。

港生劉璧嘉是最後一批進入臺灣的港生,她認爲封關和居家隔離的初衷是要減少人口流動,但要讓人安心在家需要條件。「我們把房租寵物、健保甚至感情都放在臺灣這座島上,但臺灣政府對我們不看旅遊史,而是看我們身分,我們如何安心?」臺灣如果真的想要成爲世界的一份子,就不能柿子挑軟的吃,防疫要有國際視野,其他地方病例飆升,不表示跟臺灣沒有關係;其他國家惡化,臺灣也撐不久。臺灣政府和媒體制造出來的差別待遇,可能比疫情更嚴重,壓力和歧視可以殺人於無形。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陳美霞表示,現在防疫方向不足,民衆全等着疫情指揮中心指令,這很有問題,應該是全民防疫。

陳美霞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病毒無祖國,防疫非內政〉,新冠病毒像孫悟空一樣大鬧天宮,跨兩岸、跨洲,它哪管主權?但臺灣的公衛體系一直是以主權建立,爲當地人民服務。像武漢包機第一班有問題,第二班就不能來,政府的政策落伍。‘

陳美霞說疫情也讓意識形態現形。港生、陸生看身分不看旅遊史,不符邏輯。新冠病毒是對資本制度的反撲,窮人不敢去檢測,因爲花不起,對美國防疫是很大漏洞,連《紐約時報》都倡議要社會主義。她認爲下一步是公衛民主,全民討論公衛,不準逆時中是很不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