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垃圾暴增 分類更棘手

新冠疫情導致生活廚餘垃圾醫療垃圾暴增,又以巨量廢棄口罩的處置更爲棘手。圖爲居民體驗智能分類垃圾桶。(中新社

2019年開始,大陸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垃圾分類如火如荼在各地展開,然而推動垃圾分類的進程,卻受到新冠疫情攪局,生活廚餘垃圾和醫療垃圾暴增,其中,又以巨量廢棄口罩的處置更爲棘手。

相較於以往,疫情期間垃圾增量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疫情期間,許多民衆減少外出,在家開伙或叫外賣的機會增加,相對的,廚餘垃圾也增多,對垃圾清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負擔;二是醫療廢棄物急劇增加,如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以及有發燒症狀居民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等。

其中又以每一民衆每日外出必佩戴的口罩數量最多。口罩是防疫好幫手,但如果處理不當,廢棄口罩沒有被正確回收,就有可能帶給人和自然環境麻煩。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以在金屬玻璃塑料存活長達9天,有些甚至可以在低溫下停留長達28天,爲了避免口罩成爲病毒物傳人源頭,疫情期間使用過後口罩都應該進行專門處理。

解決口罩對環境的影響,首先要做好口罩的回收,按照目前大陸的垃圾分類,口罩屬於「其他垃圾」或「幹垃圾」,不少地方都推出了廢棄口罩處理辦法,在很多城市街道社區也都放置了「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但即便如此,民衆往往也不會把廢棄口罩放入專門的回收裝置,而是作爲其他垃圾丟棄。

近期,《中國青年報》一份調查顯示,59.8%的受訪者表示找不到專門處理廢棄口罩的地方,49.9%的受訪者認爲缺乏科學的處理方法,76.1%的受訪者希望加強宣傳,提升居民的處理意識

有民衆表示,從來沒有看到專門的廢棄口罩回收點或垃圾桶,每次在丟口罩時都不知該扔到哪,最後只能選擇跟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內心始終覺得不太妥當,上面會有一些飛沫細菌。如果大家都隨意亂扔,風險也會增加」。

也有民衆坦言,即使設置了專門回收廢棄口罩的垃圾桶,也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地進行分類處理,還是會把口罩扔到其他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