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走俏 市場“接招”

6月12日下午3點,崑曲《牡丹亭・遊園・步步嬌》選段在北京751動力廣場正式開唱。曲罷,48位漢服達人依次走下臺階開始踏步遊園,古典舞、書法表演、吟詩作唱一一上演。

“這是我們園區首次主辦以‘漢文化’爲主題的節慶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傳統文化賦能大衆體驗和園區活動,提升園區創意氛圍和文化活力,促進產業消費升級。”751園區相關負責人說。

或許你沒有穿過漢服,但在景點遇見過身着漢服、裙裾飛揚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如今,漢服不但有衆多粉絲,還通過與景區、遊戲動漫、影視綜藝等跨界合作提供了文旅營銷新思路,漢服劇本殺、古風宴飲、國風走秀等以漢服爲核心元素的沉浸式體驗更是方興未艾。

走進生活

從年初的《唐宮夜宴》到端午節推出的《洛神水賦》,河南電視臺頻頻“出圈”的系列節目採用大量的漢服元素營造美輪美奐的盛景,讓國人領略了傳統中華服飾之美,也爲“活”用傳統元素提供了好範式

由漢服引領的視覺文化盛宴已貫穿線上線下,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雲集了一大批漢服愛好者,以短視頻的方式讓大衆更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漢服愛好者間喜歡互稱“同袍”,其中就有先後因驚豔漢服裝扮在網絡走紅的“00後”女孩吳晨和年近80歲的劉維秀。前者是錫劇第七代傳承人,後者是京劇退休演員,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她們與漢服結下了很深的緣分。對於漢服奶奶劉維秀而言,跟着年輕人重返舞臺,生活充實而快樂,“當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並參與傳播漢服文化,心裡既感動又欣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平日裡身着漢服出行。“90後”漢服愛好者、溫州市漢服協會會長舊漁表示,除了在重要場合和傳統節假日身着傳統漢服外,她平常也會穿一些簡單休閒的現代漢服,或是以白襯衫加馬面裙等漢服與現代服裝混搭的方式出行。

“在體驗式文化消費過程中,漢服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年輕一代的文化訴求相契合,由此催生了從漢服制造到以漢服爲中心的古風文旅活動,這些都使得漢服不再是乾巴巴的歷史資料,也不再是與現代生活相脫節的古代傳統服飾,而是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生活中並被賦予現代生活理念的流行時尚,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再造。”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建軍說。

端午節期間,漢服爲湖南汨羅江畔的屈子園端午祭增添了不少亮色。不少景區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漢服文化活動,在營造節日氛圍的同時爲遊客帶來了獨特的文旅消費體驗。今年年初,西塘漢服文化周與烏鎮戲劇節等被作爲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示範樣板入選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遊IP庫。作爲藉助漢服發展文旅的成功案例,已成功舉辦8屆的西塘漢服文化周每年都能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和漢服愛好者參與其中。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最關注漢服的5個城市分別爲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廣州;關注漢服的性別比例爲女性59%、男性41%。爲進一步打響漢服這張“城市新名片”,成都市還專門提出積極佈局漢服功能區。“漢服文化的影響正在不斷壯大,而這也正反映了漢服逐漸走向生活化的趨勢。隨着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四川大學創意管理研究所所長、博導楊永忠說。

他分析,成都漢服產業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好,與成都本土的創意氛圍與豐富多元的文化藝術空間密不可分,諸如杜甫草堂、武侯祠、成都廊橋以及博物館等都很容易讓人回到歷史情境中去,“站在真實的歷史土壤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成都有這個土壤。”

形成產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共有超3000家漢服相關企業:廣東最多,超300家;安徽有近280家;浙江、湖北、河南和江蘇也均超過200家。目前,國內已形成杭州、成都、廣州、山東曹縣四大漢服生產基地。

今年5月,第一屆漢服博覽會在河南省修武縣舉辦,吸引了300多家參展商和數萬名觀衆。漢服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成爲推動地方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修武縣縣長魏鬆表示,建設中國漢服之都將是“十四五”期間修武縣發展文旅產業的重點。

6月份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創作生產更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現代消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把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中國特色與世界潮流結合起來,努力提供更多適應青年文化消費需求、傳遞向善向上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文化產品。”

前不久,山東菏澤曹縣因漢服刷屏。曹縣在贏得熱度的同時,也需要直麪人們對於當地所產漢服山寨、質量差的質疑。返回老家曹縣創辦起漢服公司的胡春青說,引進創意人才、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應成爲曹縣漢服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隨着消費者的需求日趨個性化、多元化,一些漢服品牌開始通過與科技、藝術、影視等領域相互交融,尋求新的生長空間。作爲漢服生產領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漢服品牌十三餘從2018年起開始嘗試聯名款,先後與知名手遊、影視劇《清平樂》、舞蹈《唐宮夜宴》等開展合作。“我們不斷在作品內容上嘗試破圈與跨界,在不改變漢服傳統形制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通過融入現代的設計元素和思路,不斷尋求漢服在當代社會場景中更多元的表達。”十三餘品牌相關負責人說。

墨舞天下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夢婷認爲,漢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確保形制正確、尊重原創、保護版權;否則,山寨劣質漢服將影響整個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

迴歸本源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業內對漢服文化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唐建軍說,回到漢服本身,漢服從形制、色彩再到圖案,都蘊含着豐富的民族文化符號,體現着古人的哲學思想、處世之道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蔣玉秋和她的學生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復原古代服飾……蘇繡湘繡、絨花、花絲鑲嵌等非遺工藝也爲漢服文化增色不少。

在於夢婷看來,漢服興起帶動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了大家“古爲今用”的精神,漢服愛好者通過舉辦雅集、非遺體驗、國風展演等活動推動漢服文化新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變得更加鮮活。

“在西方,身着漢服讓人有強烈的文化歸屬感和自豪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也更加清晰強烈。”德國華夏文化研習與交流協會負責人邵肖明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共有40多家與漢服相關的社團組織,在中國的傳統佳節一般都會組織活動。

當身穿漢服的街拍在海外收穫了一波又一波點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並欣賞漢服。“德國民衆對漢服還比較陌生,他們會好奇衣服的來源與出處,也會被衣服本身的東方美感所吸引,很多年輕人會通過試穿體驗最直觀的中華文化,我們也會鼓勵他們拍照,告訴他們漢服不僅蘊含中國傳統,更是中國當代的流行風尚。”邵肖明說,漢服正隨着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走出國門,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