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爲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露易絲·格麗克,美國當代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格麗克於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10餘本詩集和1本詩隨筆集。她曾獲普利策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
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文藝氣息濃郁的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小時候,她的奶奶經常隨身攜帶一本詩集,格麗克還能記得自己在四五歲的時候讀過威廉·布萊克的詩《黑人小男孩》,還有莎士比亞戲劇《辛白林》裡的選段;從幼年時起,父母就鼓勵她寫作,甚至會把她寫的詩打印出來進行點評。
格麗克17歲時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爲期7年的心理分析治療。她說:“患上厭食症對我來說是一段重要的經歷,飢餓感幫助我控制了貪慾,對於獲得一個獨立的自我,是大有幫助的。”
1963年,格麗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在著名詩人、1948-1949年度美國桂冠詩人萊奧妮·亞當斯的詩歌班學習。兩年後,格麗克遇到了對她的詩歌創作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老師——著名詩人斯坦利·庫尼茨。1975年,格麗克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這一根本問題,聚焦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爲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
翻譯格麗克作品長達10年的中文譯者柳向陽曾表示,早在2007年就與格麗克聯繫,希望出版她的中文詩選,但她不願意出版詩選,而是希望《阿弗爾諾》《七個時期》等詩集完整翻譯——那時她的第11本詩集還沒有出版。“2012年面世的《詩1962-2012》沒有用‘詩全集’這個名稱,也是已出版的11本詩集的合訂本。”目前國內出版的格麗克的作品,是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引進推出的《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
柳向陽評價格麗克在詩歌創作上劍走偏鋒、取徑獨特、富於激情,其詩歌暗淡的外表掩映着一個沉淪世界的詩性之美;語言表達上直接而嚴肅,少加雕飾,經常用一種神諭的口吻,有時刻薄辛辣,吸人眼球。“格麗克總是聚焦於生、死、愛、性、存在等既具體又抽象的方面,保證了其詩作接近偉大詩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