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將帶領新全球化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下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今次論壇將發佈白皮書,展示3年半以來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凝聚新的共識。
除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定等具體成果外,一帶一路倡議還有3個重要意義。
一是引導「後金融危機時代」新的投資方向。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化(包括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製造了許多泡沫。熱錢涌至何處,當地即成一派表面上的繁榮;熱錢一旦撤走,當地便陷入一片蕭條,甚至出現政權紊亂、崩潰和社會動盪,比如東南亞金融危機。
一帶一路建設正是把與之前數量相當的幾十兆熱錢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基礎設施。當然這些不可能立即實現,但目前已初步顯現其效應。亞投行的成功、發達國家的加入,都形成重要的引領性作用,爲實現實體經濟再平衡和全球經濟增長提供重要而堅實的基礎。
二是推進新型國際貿易的增長。實體經濟的蕭條至今近10年,一直找不到方向,尤其是貿易增速一直低於世界經濟增速。在金融危機之前,貿易的增長速度兩倍於經濟增長速度。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推進貿易暢通,未來10年會形成2.5兆的貿易總量,爲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三是促進新型全球化。「逆全球化」說法的出現,說明原來的全球化秩序難以維繫。其原因在於,一則與實體經濟脫離;二則發展不平衡,如內陸和沿海地區。川普的當選也與1%和99%的問題相關。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是在之前的全球化中被邊緣化的國家;而今次高峰論壇後將現2.0版全球性合作,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特別是工業化進程,很大程度上解決全球化發展動力不足、方向不明確的問題。南方國家間是一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合作,通過共商共建共用,讓全球化無死角,更加均衡包容普惠。
高峰論壇的召開是將倡議變成機制,雙邊變成多邊,共識變成行動。今後在幾個機制化的基礎上變成一個機構或組織,都是有可能的。中國並不是「另起爐竈」,而是在聯合國框架內行動。今次論壇,聯合國秘書長和各機構負責人都將來參會,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控制氣候變化等目標都以一帶一路爲抓手實現。論壇召開以後,一帶一路不侷限於沿線國家,也不侷限於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問題,而是着眼於更大的全球治理和經濟全球化功能,我稱之爲2.0版本。(全文見中時新聞網)(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