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出汗恐是疾病徵兆! 教你從時間、部位、氣味判斷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太熱、緊張或刺激的時候,手心、腳會出汗。正常的出汗可以調節體溫,排除體內廢物,但如果是異常大量出汗,那就得注意可能是疾病的警示信號。《生命時報》就引述中醫專家的說法,從出汗的時間、部位、氣味等特點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你不妨參考一下。
按照時間分:
1.白天出汗過多無論冬夏,即使白天不活動或只是輕微活動,往往也會出汗不止。這些人通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爲這是氣虛的表現。
2.晚上出汗睡着後出汗,醒來後汗止,中醫稱之爲「盜汗」。這類人常常伴隨手腳心發熱、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口腔潰瘍難愈、心煩易失眠等特點,中醫認爲這是陰虛的表現。
▼睡覺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按照出汗部位分:
1.頭汗過多如果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感覺上腹部脹滿、口渴,多爲「積食」,可透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來緩解,嚴重的也可以吃一點助消化的藥。如果頭汗過多且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欲嘔、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多是脾胃有溼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通暢二便,健脾祛溼。
2.手足心多汗手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腳心發熱、口咽乾燥等,多屬陰虛有熱,可以用滋陰之品食療調理。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燥便秘所致的實熱證,可服用潤腸通便類的藥。如果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
3.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腦力工作者,這類人羣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慾不振、睡眠差、多夢等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心脾虛損所致,可透過適當的運動緩解壓力,調節心身,心口多汗的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頭痛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按照汗液氣味分:
正常的汗沒有明顯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溼熱證有關,這種情況要注意清淡飲食。另外,如果在夏季悶熱的環境中,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噁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於中暑先兆。
▲肥胖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關於流汗這件事,香港《蘋果日報》先前曾經引述家庭醫師鄭志文的說法,破解大家的迷思。據說愛吃肉的人汗味特別臭,鄭志文證實,當肉吃得特別多,汗水所分泌的蛋白質與脂肪酸含量也會跟着增加,透過細菌的分解,造成汗水散發難聞臭味。
還有人說胖子的汗特別臭,鄭志文則解釋,汗可分爲兩種,一種爲全身流出的汗本身沒有氣味,第二種則爲集中於腋下、額頭或是胯下,因脂肪酸及蛋白質含量多,容易被皮膚細菌分解而散發臭味,由於肥胖者者出汗量大,加上皮膚多皺褶易積存細菌,所以較常有汗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