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折磨20年,手術沒用,病不在腰錐!找到病根後,老伯傻了眼……

腰痛不是腰椎問題,腰痛手術了咋沒用啊?那是病啊?

年近7旬的董老伯近20年來一直被腰部痠痛所困擾。活動後,痠痛還沿着大腿向下放射,大腿外側還不時的發出脆響。這種下肢的痠痛明顯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去多家大醫院就診認爲是腰椎的問題。董老伯下定決心後終於做了腰椎手術,但沒想到的是腰背部痠痛並沒有明顯緩解,向下放射的痠痛反而有加重。

機緣巧合下董老伯來到新華醫院骨科就診,接診的沈超醫師通過查體和影像學資料發現,董老伯的症狀與髂脛束近端綜合症完全吻合,通過B超導引的封閉注射臀部、大腿以及腰部症狀基本消失。

董老伯也傻眼了,“啥叫髂脛束近端綜合症啊?咋沒人跟我提起過呢?”

搜索

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簡稱ITB)是連接髂骨(骨盆的兩側骨)和脛骨(小腿骨)的一條厚厚的結締組織帶,它在穩定膝關節、幫助腿部彎曲和伸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髂脛束近端綜合症(Proximal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尤其影響跑步者和其他高強度運動愛好者。

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低運動量患者都出現了類似症狀,因而其發病並不與運動量相關。

搜索

髂脛束近端綜合症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過度使用和摩擦。以下是幾個常見的病因:

1. 過度運動:長時間的高強度跑步、騎自行車等活動會導致髂脛束反覆摩擦,尤其是在髖關節和膝關節附近。

2. 肌肉不平衡:髖外展肌和外旋肌的無力或縮短可能導致髂脛束在運動中承受過大的壓力。

3. 生物力學因素:扁平足、膝內翻(X型腿)或髖部不穩定等生物力學問題會增加髂脛束的壓力。

4. 解剖結構差異:個體解剖結構的差異,如髖關節發育不良,股骨前傾角異常也可能導致此病症。

搜索

髂脛束近端綜合症的典型症狀包括:

1. 髖部以及腰部疼痛:主要表現爲髖關節外側以及腰骶部的疼痛,尤其在運動後或髖部長時間屈曲後加劇。

2. 活動受限:疼痛可能限制髖關節的正常活動,如走路或跑步時的步態異常。

3. 腫脹和壓痛:髖部外側可能有腫脹和明顯的壓痛。髂脛束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髖部彈響和大粗隆附近的軟組織腫脹。

4. 夜間疼痛:疼痛可能在夜間加重,影響睡眠。

搜索

診斷髂脛束近端綜合症通常結合臨牀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1. 臨牀檢查:醫生會通過觸摸和活動髖關節來檢查疼痛的位置和性質。特定的測試,如Ober's test(檢查髂脛束的柔韌性)和Thomas test(檢查髖部肌肉的緊張度),也可能用於輔助診斷。

2.影像學檢查:超聲波或MRI掃描可以幫助排除其他髖關節疾病,並觀察髂脛束的結構和炎症情況。

搜索

髂脛束近端綜合症的治療通常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方案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

1. 休息和熱敷:在疼痛期間應減少活動量,並定期熱敷髖部以減輕炎症和疼痛。

2. 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可以減輕疼痛和炎症。

3. 物理治療:包括拉伸和加強髖部和腿部的肌肉,特別是髖外展肌和外旋肌。物理治療師可能會推薦特定的運動和練習來改善肌肉平衡和髂脛束的柔韌性。

4. 矯正鞋墊和矯形器:對於有生物力學問題的患者,使用矯正鞋墊或矯形器可以幫助分散髂脛束的壓力。

5. 手術治療: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來鬆解過緊的髂脛束或修復相關的肌肉問題。

搜索

預防髂脛束近端綜合症的關鍵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適當的運動管理:

1. 逐漸增加運動量: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時間,應逐漸增加以讓身體適應。

2. 加強核心和髖部肌肉:定期進行核心肌羣和髖部肌肉的鍛鍊,特別是髖外展肌和外旋肌。

3. 正確的跑步姿勢:保持良好的跑步姿勢,避免不良的生物力學習慣。

4. 選擇合適的鞋子:穿着合適的運動鞋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撐和緩衝,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

總之,髂脛束近端綜合症雖然常見,但通過合理的管理和預防措施,大多數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症並恢復正常運動。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