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環巧思助交通部 五楊高架獲2015全球道路成就獎

▲五楊高架歷經波折完工,交通部政務次長曾大仁、立委楊麗環全心投入。(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賴映秀臺北報導

國道1號五楊高架段2013年通車,因途經五股、林口地質敏感區工程一度延宕,但鮮爲人知的是,這個工程因爲國民黨立委楊麗環靈機一動,不只解決路線問題,也讓五楊段順利拿下國際道路協會(IRF)全球道路成就獎(GRAA),同時也成爲全世界唯一設計獎得主,交通部政務次長曾大仁17日將親自率隊前往土耳其領獎

五楊高架段串聯新北市五股、林口、泰山桃園中壢楊梅,北端銜接汐五高架、南端爲原楊梅收費站,沿着國道1號的狹窄廊道架設,全線40公里歷經4年施工並於2013年通車,紓緩桃園向北的車流。五楊高架也是臺灣近年具代表的重大工程,2012年、2013年兩度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金質獎

事實上,五楊高架段的興建在2003年就已經提出計劃,卻因爲環境影響評估遲遲無法通過,而楊麗環本人則是在2008年兩度出席環評委員會了解並經詢問後才發現,林口段北上側爲邊坡地形,挖隧道繞路都很危險,南下段則相對平坦。

在瞭解相關問題與狀況後,留學法國的楊麗環想起,曾在法國南部看過古羅馬時期公共輸水系統可以在單一橋樑、上下分層供水,她心想,「水可以分層,車爲什麼不行?」

▲楊麗環雖非工程背景,靈活運用過往所見突破五楊環評困境。(影音/記者季相儒攝)

也正是因爲這個念頭,楊麗環成功地扭轉了過往快速道路分置國道兩側的傳統想法,她的一轉念竟解決了延宕3年的環評問題,而交通部也考量了2倍水泥柱會影響國道1號的駕駛人視線,所以改以V字型設柱,最後包含機場捷運、桃園捷運綠線等公共建設,也都運用分層分流構想解決土地不足問題。「能幫交通部,也幫民衆解決塞車困境,這路段還因此得獎,我個人與有榮焉」,楊麗環說。

交通部政次時任公局長曾大仁指出,2004年五楊高架環境評估時,林口北上路段約3公里爲土石流地質敏感區,路線通過恐造成邊坡危害,但2002年開始桃園至臺北路段經常擁塞,五楊勢在必行,楊麗環提出的分層構想相當有創意,「國內高速公路當時沒有這個做法,多方討論後覺得應該可以克服」,纔有辦法通過後續環評、動工

▲曾大仁坦言:五楊高架經地質敏感區使環評卡關。(影音/記者季相儒攝)

值得一提的是,楊麗環當時也建議使用曾在日本考察看到的「預鑄節塊」技術,並施行在中壢至楊梅段,先在工廠完成大型組件,再移到施工現場固定,一來工程進度不受天氣影響,同時減少工程經費。高公局首次使用「預鑄」工法從寬編列新臺幣882.57億元,完工時僅使用586.5億元,替國庫省下約300億元。

「如果到現場才灌漿,下面就是國道2號。」楊麗環表示,受限於狹小廊道,五楊高架位於第3層,往下分別是通往桃園機場的國道2號、國道1號中山高,如果照過往方式到現場灌漿,不只施工不易,還可能對下方車流造成危險。

另外,曾大仁也進一步說明指出,分層路段算是五楊高架的核心,而五楊高架獲得全球道路成就設計獎肯定,主要的要素則是包含了克服敏感地質區、環境友善及大跨距、旋轉工法設計等項目。

▼五楊高架部分路段採南北向同側分層,源自於楊麗環對古羅馬建築的構想。(圖/取自工程會)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資訊恐慌症發作?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快速補給→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