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失智癡呆病程 中醫鍼灸這部位能幫忙
延緩失智癡呆病程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爲「認知症」,臺灣則統一稱爲「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
而失智症是不正常的老化,是一種漸進性大腦疾病,病人意識清楚,除了認知功能障礙,也可能會出現個性改變、攻擊行爲、行爲異常,以及易怒、憂鬱、焦躁不安、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症狀,但其並非精神疾病,卻因此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
不瞭解失智症的家人朋友,可能沒意識到病人已罹患失智,而罵病人「老番顛」,尤其是早髮型失智症,病人在65歲以前即發病,卻常被忽略而未被診斷出來。
●失智症病因複雜 僅小於5%經治療可恢復
失智症可分成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混合型失智症,以及其他因素所導致的失智症。最常見的病因是退化性阿茲海默氏症,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曾發生腦血管病變造成腦神經損傷);退化性失智症還包含額顳葉失智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
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則包括藥物、情志疾病(例如憂鬱症)、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腫瘤、創傷、營養缺乏(例如缺乏維他命B6或B12)、感染等。其中,小於5%可逆性的失智症經過治療之後,便可改善或恢復認知功能。
隨着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臺灣已於2018年從高齡化社會轉變爲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推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由於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和比例提高,未來,臺灣也將會有很高比率的人口罹患失智症,在少子化的現代,照顧失智症病人可預測將是未來年輕一代即將面臨的重擔。
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每年發表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每3秒鐘就有1人得到失智症,全球失智症病人估計自2019年有5,500萬人,至2030年有7,800萬人,到2050年更有13,900萬人。
根據去年2021年9月的報告指出,預估有75%的失智症病人並未被診斷出來,估算全球有4,100萬失智者尚未被診斷,而未被診斷的比率和國家收入成反比,例如在中低收入國家有90%失智症病人未被診斷,而高收入國家則較低,有60%失智症未被診斷。
隨着全球人口高齡化,對於失智症的精確診斷和照護需求將會有如海嘯一般襲捲而來。如果能早期發現失智症徵兆,提早診斷出失智症,就有助於早期介入治療,延緩失智症的進展,並維護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失智症的中醫觀點與治療主軸
隨着年紀越大,人體衰老,逐漸氣血陰陽失調。在中醫生理學觀點中,腎爲先天之本,與人類基因遺傳因素有關。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爲髓海,故腎與大腦功能密切相關。腎虛精虧導致腦髓空虛,脾失健運使水溼凝聚成痰溼,也無法化生氣血,痰溼又阻遏氣血運行,氣虛血瘀導致腦絡阻滯則使腦髓失養、神明失用,又心藏神、主神明,所以腎、心、腦、脾等臟腑虛衰與失智症的發生相關聯。
針對失智症病人腦部的實質病變與功能異常,中醫多從心腎爲主軸,以活血化瘀、祛痰開竅、寧心安神的中藥和鍼灸穴位治療。而依失智症的病程進展,會因爲症狀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根據一篇分析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研究指出,目前接受中西醫整合醫療的失智症病人以中期最多,初期次之,末期最少。而中醫處方的藥理分類比例,在不同的病程階段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初期以補養、清熱劑最常用,中期以安神和解劑爲主,末期則以利溼、祛痰、補養劑最多。
失智症中醫治療穴位。(圖/林佳慧醫師提供)
●依病程延緩病情,減少併發症
根據失智症的不同病程、不同嚴重程度,中醫介入的治療目標也有所不同。對於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輕度失智,以維持認知功能、延遲腦部功能退化爲治療目標。若是中度失智,病人出現精神和行爲症狀,則治療目標是穩定病人情緒,減少其易怒不安、焦慮、妄想、攻擊行爲等。
重度失智病人的治療,則需維持病人生活功能,減少插管和嚴重併發症的產生,例如末期病人常有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或吞嚥功能差導致嗆咳而罹患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引發敗血症死亡等。
中醫治療還能改善病人吞嚥功能,減少病人因爲無法自行進食而需要插鼻胃管灌食的比率。若中西醫結合治療失智症,長期下來,可以降低失智症病人肺炎住院率,及減少長期導尿的需要。
※本文作者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鍼灸科林佳慧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