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每年長高少於4公分 恐是成長遲緩

年長少於4公分,恐成長遲緩。身高篩檢對正在發育中的小孩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判斷,醫師指出,如果學童每年長高的幅度低於4公分,家長就得警覺是不是生長遲緩,最好能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小一(6歲)至國三(15歲)的兒童,每年開學校方都會進行健康檢查,篩檢出疑似生長遲滯學生,凡是「身高不足」的個案,都會由學校保健室發給「生長遲緩轉介單」,提醒父母應儘速持轉介單至各大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及新陳代謝專科檢查。

今年29歲的楊先生在13歲時發現自己身高較同年齡孩子矮小,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生長激素缺乏症,之後經醫師判斷,決定施打生長激素,2年半後就長到172公分,讓他不再「仰望」其他朋友

今年12歲的佑婷從小也比其他同學矮小,小一時也才98公分,家長帶來就醫檢查後,也發現她罹患透納氏症(生長激素缺乏),經過治療後,5年後也長高至146公分,雖然還是比同齡同學矮小,但至少已經沒有差距太多。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理事長羅福鬆表示,透過身高篩檢制度,除可判斷兒童是否有生長遲緩的問題外,許多小兒疾病腎臟病、性早熟、甲狀腺異常、染色體異常等,病況徵兆都會直接反應在小孩的身高發育上。

羅福鬆表示,除了疾病影響之外,幼兒期(2歲前)的營養狀況、荷爾蒙分泌狀態、青春期、雙親遺傳,這四種因素幾乎就決定了小孩終生身高落點,而成年女性的身高大約在8至10歲後乳房開始發育前決定,男性約12歲左右生長板開始閉合。

羅福鬆表示,學齡期的學童要少吃高糖高熱量食物,並每天要睡足8至10小時,並時常運動,都能幫助分泌生長激素,若生長激素缺乏,多數只要評估、追蹤即可,少部分要治療的案例,則是在醫師評估下注射生長激素,而這些療程皆有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