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勇立數字潮頭 激揚轉型風帆

日前,2021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發佈,指數結果顯示,數字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力日益增強,已然成爲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數字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徐州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發展機遇,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建設數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條以數字變革引領產業、城市、生態、社會全方位轉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數字賦能產業轉型,擘畫發展新藍圖

今年三月,珠江兩岸春風習習,徐州把首場市級招商活動瞄準深圳,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活動中,徐州現場簽約44個項目,總投資額達553.8億元,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0個,佔比達90.9%。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新形態,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近年來,徐州市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鮮明導向,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突出發展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六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

徐州緊盯數字“新富礦”,加速從“挖煤炭”到“挖數據”轉變,一個戰略型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正在加速形成。今年一季度,全市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1.5%,其中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產業增長64.2%。

位於徐工液壓件公司的高端液壓流體控制與執行元件智能工廠,共有600餘臺的智能裝備分佈在12條智能化生產線,形成5個智能化車間,核心智能裝備全部實現互聯互通,數控化率達90%,國產化率80%。

多年來,徐工一直致力於智能製造發展道路,“高端流體控制與執行元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就是徐工發展智能製造、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智能工廠使用了徐工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雲MES管理系統,可完成異地、異主、異構的生產全流程信息化管控與追溯,實現原材料供應與零部件、零部件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共享,設備聯網平臺實現可視化,一條條由製造數據轉換成的生產指令,讓設備“開口說話”,實現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的對話。

發展數字經濟是徐州實現產業發展能級跨越和產城融合的關鍵環節,在徐州高新區,一條數字經濟產業鏈正在培育發展。

位於徐州高新區的淮海數據湖項目是全市重大產業項目,項目總投資39.8億元,是淮海經濟區最大的“全介質、全場景、湖存儲”綠色數據中心,一期示範湖項目已於2018年建成運營,形成了200PB儲存能力。目前,徐州高新區聚力數據湖引水,全力以赴爭取各級各類政務和企業數據向淮海數據湖彙集,爲產業生態的形成涵養“水源”。

數據入湖,釋放數據新動能。通過數據湖和雲平臺應用“軟件”相結合,將引領城市各領域高效、智能和精細化的管理、運行和服務,加強政務、交通、通信、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統之間的綜合集成,降低能耗,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和運行的智能化。

淮海數據湖項目的鏈主作用逐步發揮,徐州先後引進了字節跳動、寒武紀、華大基因等30多家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預計運營後每年總產值達15-20億元。

數字賦能智慧城市,涵養文明新風尚

智慧城市建設是數字技術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引領城市發展轉型的有效途徑。早在2014年,徐州就發佈第一輪《智慧徐州總體規劃》,開啓智慧城市建設新徵程。2020年7月,徐州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簽訂全面合作協議,以“一樞紐、三中心”爲方向,加快構建智慧徐州基礎框架,伴隨着智慧醫療、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普及應用,廣大民衆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美好。

不久前,鼓樓區民主小區業主尚女士在徐州市不動產服務中心辦理完不動產過戶手續後,直接辦理了用電過戶手續,這得益於國網徐州公司與徐州市政務中心共同開發的“不動產智能鏈服務平臺”。該平臺打通了不動產交易業務聯辦通道,房產過戶後系統自動發起用電過戶申請,實現“房電”聯合過戶、一次辦結。

國網徐州公司營銷部副主任邢季磊介紹,公司還在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接,探索開發“刷臉可信認證”平臺,低壓用戶“零證辦理”即將從設想變爲現實。

信息替代人來跑腿,是數字時代網絡便民服務的標識。三年前的數字中國峰會上,全國第一張電子社保卡正式發出,電子社保卡的推行,實現了人社公共服務由“卡時代”邁入“碼時代”。如今在徐州,電子社保卡申領總數達210萬張,開通的定點醫院和藥店達800家。

“自從領了電子社保卡,就再也不用帶着實體卡了,上次去藥店買藥,直接出示手機中的電子社保卡二維碼就行,很方便!” 市民張婷感慨。徐州市電子社保卡已開通醫院掛號、掃碼購藥、社保信息查詢、社保繳費、養老資格認證等服務,徐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把電子社保卡具備的身份認證、生物特徵識別、移動支付等能力對其他政府部門和機構開放,用於支持更多民生服務,比如交通出行、入園入館等功能年內就可以實現。”

新基建時代,城市“雲”大腦是助力智慧城市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強大支撐。 徐州推出“市民城管通”APP、全國首創城管問題信息採集市場化工作機制等數字化手段,讓人人成爲城市管理者;全省率先開發運用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成爲污染防治“徐州樣板”;數字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打造覆蓋全市11箇中心、162個所、2706個站的智能化辦公、大數據分析綜合指揮平臺……

“數字徐州”的美好圖景已經展開,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下,羣衆辦事愈加方便,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數字賦能民生改善,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獲評聯合國人居獎、三次被評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來,通過激活“沉睡的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徐州“大家庭”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數字技術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助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徐州融合打造信息惠民服務平臺,50餘家單位的1000餘項便民項目通過智能終端直接服務100餘萬註冊用戶,市民可以通過網頁、手機APP、線下窗口等多種渠道享受到政務服務、醫療健康、融合賬單等公共服務。

數字化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徐州統一政務服務門戶、網上並聯審批等功能,實現90%以上項目在線辦理、10845 項政務服務事項“不見面”審批,真正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數字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這一成果也在不斷髮展、擴大。3月17日,由徐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牽頭研發建設的淮海經濟區公積金一體化信息共享平臺上線,淮海經濟區十城公積金管理實現“數據互通、業務互助、信息互認”。該共享平臺跨4省10市5個不同信息系統,淮海經濟區十城公積金一體化,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協同發展。

夯實發展“硬實力”、優化發展“軟環境”,是推進“數字徐州”建設的必答題。徐州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政策體系,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爲全面開展“數字中徐州”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徐州着力推動黨建引領、德治先導、自治基礎、法治保障的“四位一體”社會善治徐州模式,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各領域、各層次、各方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圍繞“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徐州市大力打造“雲”在天空算、“網”在中間聯、“格”在城鄉治的信息化治理模式,人民羣衆安全感達98.44%,法治建設滿意率江蘇第一,徐州成爲全國第一批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獲批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徐州深化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和作用,開發應用“彭城碼”等數字平臺,提高疫情防控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成功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涉外病例零輸入,爲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了強大數字支撐。

數字賦能,引領未來。數字經濟千帆競進,徐州勇立數字城市建設潮頭,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一座數字之城,呼之欲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何瑩子 陳彤

編輯: 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