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雙城論壇 兩岸均應視為緩和契機

在兩岸欠缺互信與敵意螺旋加深下,一如預期不論賴總統首次國慶演說內容如何,北京必然如五二○演說後一樣,都會採取文攻、武嚇(聯合利劍─二○二四B)、經貿脅迫、法律懲戒臺獨與外交打壓等作爲。雖然,北京已經將賴總統的演說界定爲「新兩國論」,但美、中持續溝通對話,美、臺在國慶演說事先與事後都維持良好溝通,加上國慶演說原本就不若就職演說受到重視,國慶籌備會主委韓國瑜院長也極力凸顯中華民國主視覺;同時,北京當務之急在拚經濟穩增長,臺北則是賴總統上臺至今仍然維持朝小野大有志難伸等因素下,讓北京對賴總統國慶演說後的批判反制力度,較五二○後的批判與反制弱化。

從中共官員與官媒評論方面觀察北京對於此次賴總統國慶的講話,相較於一月十三日我大選後與五二○賴總統演說後,中共都立即以王毅強烈批判迴應,在國慶演說後只動用到外交部與國臺辦發言人的層級批判,官員批判層級大爲降低;在主要官媒批判上,相較於五二○後中共密集文攻批判,甚至在五月廿四日也發表題爲「推進『臺獨』倒行逆施,必遭嚴懲」,高規格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此次《人民日報》只有兩篇層級不算太高的評論文章,一篇對臺批判爲十月十三日第四版發表署名「鍾一平」,另外一篇對美批判文章,則是十月十四日《人民日報》在第二版以「鐘聲」名義發。不論是《人民日報》或是《新華社》,都並未有高規格的評論員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四日軍演結束後,習近平與王滬寧自十五日起分別到福建與浙江考察,北京對臺最具指標性的這兩人,在賴總統國慶演說後論及兩岸關係時,非但對臺沒有任何批判,反而仍然重申要「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與「要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我方也公佈無黨籍的吳豐山擔任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是以在國慶演說北京反制過後,兩岸關係能否抓住機遇仍值關注與努力。

根據個人觀察,北京對臺一貫主張「反獨」與「促統」爲辯證的一體兩面;而「促統」不僅要「反獨」,還要「促融」。自五二○來北京對臺政策,因兩岸政治分歧加大,促使北京在對臺政策上,主要祭起「反獨」作爲主旋律與系列作爲。北京「反獨」的作爲固然可以對內交代與對外宣示,但對臺灣內部恐怕效益有限,並且也弱化了「促融」與「促統」的主軸。

展望未來,在美國大選前後,兩岸關係雖然挑戰多於機遇,惟在雙十國慶後,今年內兩岸關係最有可能創造緩和的機遇,厥爲在臺北舉辦第十五屆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

自二○一八年在臺北舉辦雙城論壇後,上海市政府即未曾再到臺北參加雙城論壇。是以,十月廿五日南投縣政府順利主辦第十六屆「西湖─日月潭兩湖論壇」後,面對當前兩岸諸多挑戰,當局都應把「雙城論壇」在臺北舉辦,當成是兩岸關係創造緩和的重要機遇。(作者爲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