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兩岸溝通靠自己 中美緩和難代勞

中美關係緩和有助兩岸關係改善,但兩岸各類具體事項的溝通,仍應靠自己溝通。圖爲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右)出席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16日在慕尼黑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再提臺灣議題,回顧過去一個多月來,中美高層已多次對話,雖然中美緩和有助兩岸關係改善,但兩岸各類具體事項的溝通,仍須靠兩岸自己來談,美國充其量只能創造較好的氛圍,及管控擦槍走火風險。民進黨政府應敞開心胸,鼓勵兩岸各層級各領域多對話,若中央不行,就讓地方先行,若官方不便,就鼓勵民間多交流。

在臺灣總統大選前後,中美國安高層互動頻密,包括1月12日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見了布林肯;1月26、27日王毅在曼谷見了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2月16日王毅於慕尼黑見了布林肯。

中美在太平洋的「大兩岸」往往高度制約臺海的「小兩岸」,中美高層頻密溝通,自然有助改善兩岸關係,然而,這並不代表兩岸對話可以全都讓中美「代勞」,因爲中美關係緩和,僅能爲兩岸創造較好的氛圍,在中美恢復軍事溝通後,也可避免臺海擦槍走火,不過在兩岸各項具體議題上,仍須靠兩岸當事雙方自己來溝通,美國無法直接插手。

譬如近期的金門翻船意外、M503航線取消偏飛、ECFA部分關稅優惠中止、兩岸旅遊開放等議題,全都須要靠兩岸自己來談,美國就算表達聲援或關切,也僅止於「口惠」。

中共目前仍拒絕與民進黨政府公開對話,但兩岸可溝通的途徑與方式,並非只有中央層級的官方互動,若民進黨政府能敞開心胸,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多與大陸各層面交流,傳遞臺灣訴求,這對於相互增進理解有很大助益,也是在點滴中釋出善意。

王毅16日呼籲布林肯,多做有利於兩國人民相互瞭解的事情,並引用諺語「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其實兩岸何嘗不是如此,即便兩岸官方暫停聯繫,短時間內也難建立互信,但雙方若都能秉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猜疑,在一回回的交手試煉中,或許也能慢慢培養出電視劇《繁花》所說的─「不響」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