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抗中」須兼顧臺灣社會的脆弱性

賴清德總統上臺後,兩岸政策三管齊下,凸顯臺灣的獨立自主性:一方面從歷史和法理的角度,鞏固臺灣主權的底層建築,就職演說刻意強調一六二四年從臺南出發的殖民史,進而以一九九六年民選總統爲界,將中華民國臺灣以主權國家稱之,欲從歷史的角度建構新臺灣的意圖至明,以了結與中華民國的歷史糾葛。接着又自法理面提出新兩國論,改變憲法有關「一國兩區」的主權內涵。

最近民進黨立院黨團打算通過決議,反對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以國際參與爲名,自國際法層面強化臺灣與中國無關的法理基礎。另一方面,刻意選擇意識形態最激烈的深綠人士,推動思想改造。根據綠媒說法,任命顧立雄擔任國防部長,目的在改革「觀念陳舊、與社會脫節」的軍方。看來文教和軍隊的本土化,應是新政府施政重點。

面對此一局勢,中共反應強烈,國臺辦稱賴清德「臺獨自白」,中共國防部長長董軍在香格里拉會議上稱,賴清德「赤裸裸的暴露出謀獨的圖謀與野心,對待臺獨武裝就像甕中捉鱉」,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稱「臺灣政權是中國版圖中的叛亂政權」。對方聲色俱厲,但執政者聽之藐藐,日昨陸委會主委呼應賴清德競選期間說法,強調「接受九二共識就是接受統一」,至此,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兩岸紛爭已無可能,政府延長役期、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加強武器購置,準備對撞。

政府的強力抗中不是沒有依據,近年陸方有關全面備戰的說法,吹皺一池春水!二○二一年,中共宣佈「關於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機關法律」的決定,加強暫時動員準備,一年後,各省市開始掛牌成立國防動員辦公室。去年二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軍隊戰時調整適用刑事訴訟法部分規定」,爲軍法管制作準備;三月,美國前國安副顧問博明和著名記者潘文聯合發文,稱兩會期間習近平四度表明準備打仗,要解放軍將領「敢於打仗」,並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七點二%,在不同場合,習不斷鼓吹糧食安全與自給自足。

軍事衝突可能性日增,國際人士首要關切軍費與兵員不足問題。明年國防預算較馬政府時期翻倍,高達六千四百億元,佔GDP二點四%。去年七月川普任內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說,臺灣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至GDP五%,最近美駐聯合國前大使克拉夫特訪臺,不但要求臺灣比照波蘭大幅提高軍費,還建議增加常備部隊數量及後備部隊訓練。年底美國大選不論何黨勝出,臺灣提升國防經費壓力將與日俱增。

臺灣能源九十六%依賴進口,熱能發電佔八十%,其中液化氣和媒發電各佔四成,然而,液化氣只有八天存量,媒的存量也只有六週。月前,美國智庫國防與民主基金會在臺進行兵推,認爲中共可能採取蟒蛇戰略,對臺進行資訊戰並攻擊基礎設施,阻絕糧食和能源進口。

前不久,立委陳永康仿美國製度,推動制定國家安全戰略法,強調部會協調與社會韌性。日籍學者鬆村昌廣直言此乃民進黨的軟肋,日本各部會協調應對危機行之有年,臺灣欠缺這種建立民防之積木。

賴政府不願爲和平找尋出路,兩岸軍事對決態勢似已無可逆轉,然而,臺灣社會整體的脆弱性也顯而易見,社會韌性不是在總統府成立一個空殼委員會就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