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江南陳澄波旅滬作品曝光
已逝前輩畫家陳澄波爲了追求藝術夢想,無畏艱困的環境赴日本進修,成爲第一位入選日本藝術界最高榮譽帝展的臺灣畫家,振奮不少後進,可謂臺灣近代美術發展先驅。隨着更多陳澄波畫作與資料整理出來,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鎖定一九二九年至三三年間,陳澄波旅居中國上海時期的油畫、淡彩素描等作品。
展出的九十幅油畫當中,有三分之一是首次曝光,同時也大規模展示陳澄波難得一見的裸女畫。
陳澄波一八九五年生於嘉義,幼年即展露出對繪畫的興趣。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期間,在日籍畫家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啓蒙之下,立志當畫家,卅歲赴日考取東京美術學校。一九二六年陳澄波以《嘉義街外》入選第七屆帝展,成爲第一位入選的臺灣畫家。一九二九年赴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昌明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期間對中國水墨有所接觸,這番體悟融會在日後的西畫創作中。
陳澄波長子、八十六歲的陳重光回憶,他曾在父親的遺物中發現劃滿紅線的法文字典,「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父親原本想去法國繼續深造,石川老師建議他去上海任教,一方面可以學中國畫,納入西畫創作,變成臺灣藝術家的創舉,教書也比較安定,可以照顧家庭。」
陳重光和兩位姊姊曾和母親張捷一同前往上海,與父親同住兩年,一九三二年中日一二八事變發生後回臺。陳澄波一九三一年油畫《我的家庭》,描繪全家難得歡聚的時光。畫中,陳澄波拿着畫筆,以做女紅支持丈夫的張捷手持針線,兩名女兒在看書和畫圖,年方五歲的陳重光在畫中則拿着玩具,桌上一副毛筆硯臺暗示陳澄波當時深究水墨的經歷,還有一本《無產階級繪畫論》在桌上。一九七九年春之藝廊舉辦陳澄波個展,《我的家庭》就因這本書名涉及敏感未能展出。
「行過江南」展出陳澄波以人物、西湖及上海風景爲主題的油畫九十幅,淡彩速寫一○四幅,水彩與鉛筆素描十六幅等,由北美館、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家屬與收藏家提供,另動員五位修復師爲畫作進行「保養」。其中外界較爲少見的是陳澄波在上海創作的裸女畫系列,一開始講究比例光影,後來都逐一擺脫,即使比例略顯怪異或誇張,卻保有他樸拙厚實的筆調特質。
北美館策展人林育淳表示,陳澄波特別喜愛畫家倪雲林和八大山人,無論在淡彩速寫的人像或樹木山石的線條與造型,都可見到傳統水墨的影響,《清流》、《太湖別墅》和《西湖春色》等爲代表作。「在東京時期,陳澄波的筆法還是略顯拘謹、甚至帶有緊張的感覺,去上海當了老師後才慢慢放開來,筆法和構圖多了自由度。」林育淳說,旅行爲陳澄波的創作帶來新的視野,上海時期堪稱是畫風變化的重要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