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網線助力偏遠農村跨越數字鴻溝精準脫貧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一根小小的網線,經過鋪設聯接,爲中國很多偏遠地區農民帶來致富希望。隨着越來越多的偏遠農村進入“互聯網+”時代,貧困地區正在逐步跨越數字鴻溝

一根網線串起的致富路

在農村,如果說寬帶網絡幾年前還只是個陌生詞,如今這根線已經成爲很多農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往年核桃熟了就愁賣,現在好了,不出門就能把家裡的核桃賣到北京上海。”雲南省彌勒市西三鎮可邑村的貧困戶畢玉學說。可邑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條件差、信息閉塞、交通物流不通。可自打村子兩年前通了網絡,發展電商就成了全村最時髦的事。

起初,村民們看見工作人員搭電纜電線還不理解。“這一根根線有啥用,平日大夥都幹農活、趕集賣產品,哪有閒工夫上網。”可自打頭一個“吃螃蟹的人”開了網店,將過去找不到買家、賣不上價錢的土特產“嫁”給互聯網後,產品銷路銷量越來越好,可邑村的村民紛紛“觸網”開店。2016年末,全村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近3000元。

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一些人嚐到電商創業的甜頭,村裡還多了許多就業崗位,父老鄉親共同致富。

49歲的王麗朋原來只是吉林省長春市山鎮樂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在參加當地婦聯組織的扶貧項目活動後,她掌握了將秸稈廢品製成草編工藝品的技巧,很快又學習了電商知識開了網店。“現在村裡上網速度很快,想要推廣產品就得利用互聯網。”

如今她帶領着全村婦女一起開網店,賣草編工藝品,每天人均都能創收百餘元。

互聯互通 每天都是“巴扎日”

自打村裡通了寬帶、登錄了電商平臺,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策勒縣恰合瑪村村民就不再惦記鎮上每週1次的巴扎(集市)了。去年,當地搭建了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大通湖微商城”,成立僅半年平臺銷售額已超過150萬元。起初,村民艾買爾江·艾山還持觀望態度,每天仍舊騎着電動三輪車去縣裡出售,經歷路途顛簸,後來看大家都做電商,他也開始在網上做買賣,“往後,每天不都是巴扎日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副局長艾力·玉山介紹,截至2015年底,南疆四地州移動電話普及率僅62部/百人;固定寬帶普及率5%。南疆四地州共有21個國家級貧困縣和5個片區縣佔全疆的74%。爲了給這些地區整體脫貧搭建“信息高速公路”,新疆聯合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幾大運營商積極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覆蓋,進展快速。

“要想富,修網路”成了很多農村地區的新口號。而在各村莊中架起的電杆、鐵塔也成爲一道風景線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四川省“農村家庭4M及以上寬帶接入能力”指標達到了99.4%。海南省農村寬帶用戶同比增長20.9%,連續第五年快於城市寬帶發展。湖南省推動實施“六大工程”,通過多種舉措有效解決貧困地區信息通信網絡覆蓋問題……

農村光纜到村、光纖入戶快速推進,農民藉助互聯網工具爆發出驚人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如今,淘寶村遍佈全國近20個省市區、達到上千個,各地紛紛建立玉米、木耳、葡萄等產業帶,成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的新亮點

縮小數字鴻溝 踐行精準脫貧

陝西省關中農村,自然條件適宜,有核桃、蜂蜜和土雞蛋等農畜特色產品,但長期以來都是“藏在深閨人未識”。關中農村的鄉鎮幹部們看到其他貧困地區借互聯網的東風致富脫貧,也動了心,開始試水農村電商。

搭起了電網,購買了設備,請了專業人員培訓……可在真正開網店時,村民們卻犯了難。由於鎮上網絡信號質量不佳,時斷時續,經常與客戶聊了一半就沒了信號,最後客戶都被信號“耽誤”流失了,網站也不得不關停。

“村民都渴望藉助網絡來脫貧致富,可這網總斷,我們愁白了頭也沒有辦法啊。”該鎮供銷社主任告訴記者。

儘管我國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迅速,但尚未完全深入“最後一公里”。從全國情況看,還有很多偏遠農村沒有寬帶接入,網絡建設的步伐較爲落後,同時各地農村電商基礎建設的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極不平衡。

“對於光纖寬帶的建設,企業是要先行,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讓用戶能以百兆的速率來接入,實現更好體驗。” 中國移動吉林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麗說。

2017年,中國電信發佈的提速降費新舉措中,“踐行信息惠農,進一步開展精準扶貧”被列入其中。在2017-2019年網絡滾動規劃中,中國電信已統籌考慮農村傳輸、數據等承載網絡建設,充分銜接農村LTE 800M網絡建設和光網改造,提升農村通信信息服務能力,使高速寬帶服務惠及更廣大農村地區。

十八大以來,中央在《“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國寬帶網絡將全面覆蓋城鄉行政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8%。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2Mbps。城鄉“數字鴻溝”正在不斷縮小。(採寫記者:孟含琪侯文坤尚升、黃興)

(原標題:小小網線助力偏遠農村跨越數字鴻溝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