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小孩體力長腦力最佳場所 精選全臺15個特色公園

榮星花園全景。圖、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孩子的日常生活,除了吃、睡的簡單日常外,就是「遊戲」。臺北榮總職能治療師曾威舜提到,各式多元的遊戲方式,豐富孩子的感官經驗,也是富足大腦發展的養分,因爲唯有不斷輸入新的刺激,大腦才能持續發育。雖然臺灣很多公園卻是單一化的罐頭遊戲場,但還是各具特色的公園存在,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整理出全臺15個特色公園。▲臺北市天和公園擁有新竹以北最有挑戰性的攀爬網。天和公園(臺北市)天和公園擁有新竹以北最有挑戰性的攀爬網。豐富的攀爬路徑,有繩結、有木板、也有塑料結構,有的地方會旋轉、有的會搖晃、有的增加了腳踏手攀的摩擦助力,處處充滿巧思,讓不同年齡的孩子總會在這個繁複的網間覓得最適空間

無階梯的雙層滑梯,讓許多隻有玩過低齡塑化組合遊具的孩子難以攀上只有滑竿, 繩網和攀爬架的滑梯頂上,相當考驗手的抓握能力全身身體支撐能力,即使五歲以上的孩子也得費上一番力氣才能氣喘吁吁攀上。▲東和公園(臺北市)有全臺首座無料兩層樓高旋轉溜滑梯

東和公園(臺北市)公園內林木茂盛,自然環境舒適,搭配木屑鋪面,提供比橡膠地墊更佳的防墜承受力,同時增加孩子的觸覺感官體驗,減緩觸覺敏感的問題。同時這裡也有全臺首座無料的兩層樓高旋轉溜滑梯,讓身心發展需要進階刺激的五歲以上孩子終於有適合且免費的遊戲場可以遊戲。雖然旋轉溜滑梯有比較大的高低落差,身體稍微控制不好可能會撞到頭,過去臺灣孩子很少有體驗的機會,有人以爲是設計不良,但其實這需要一些練習,國外有人會建議這類溜滑梯適合「平躺」着滑下。▲華山公園(臺北市)是臺北市第一座以在地歷史主題設計的兒童遊戲空間,也是第一座採用礫石鋪面的遊戲場。(圖/張雅琳提供)

華山公園(臺北市)公園位置早期是臺鐵華山轉運站一部份,這個遊戲場結合在地歷史背景,以「火車」爲概念設計,以臺灣第一個火車頭「騰雲號」爲樣本,原創出火車頭造型的大型磨石子溜滑梯,爲仿火車在軌道行駛的意象,遊戲場的緩衝地面更嘗試以天然細緻的小礫石取代橡膠材質,讓小朋友充分感受快樂漫步在鐵路間的樂趣。是臺北市第一座以在地歷史主題設計的兒童遊戲空間,也是第一座採用礫石鋪面的遊戲場。▲榮星公園(臺北市)無邊界沙坑,跳脫以往沙坑隔離在遊戲場外單獨設置的做法。

榮星公園(臺北市)無邊界沙坑,跳脫以往沙坑隔離在遊戲場外單獨設置的做法,陪伴者可零距離的跟孩子互動。此外,兩座玩沙遊具讓對沙子較敏感的小孩,從小地方開始與沙互動,可以把沙子鏟進傳輸管、流進小洞、堆高高在平臺上。

這裡也有紅色繩索-跑酷遊戲(Parkour),這設施首度出現在臺北市(全臺之前只有鰲峰山有) 。利用繩索做成的關卡,沒有既定規則,沒有制式玩法,玩家要在高空中變化攀爬姿勢,中間有障礙物還要想辦法跨越穿行,難度不小!對孩子來說就是富有挑戰性的身體運動,更是黑羊白羊誰先過的練習機會。

磨石山丘有六個出入口,不似傳統滑梯只有單一走樓梯的路徑。孩子可以選擇走樓梯、攀爬繩、攀爬網、跳樁、溜滑梯或是滑人工草皮。▲全臺15個特色公園,樹德公園(臺北市)美麗又厲害的編織網,小孩大人都可以窩進去。

樹德公園(臺北市)樹德公園是充滿大樹的公園,設計團隊使用經FSC認證的臺灣國產杉木製作簡單直白的柱狀結構,再搭配紅藍相間的攀爬架,以及臺灣藝術家手編的遊戲網,美麗又厲害的編織網,小孩大人都可以窩進去,建築了一座森林中的遊戲空間!相較於一般塑化組合遊具,攀爬杆格距較大,較考驗孩子的攀爬能力。▲大佳河濱公園全臺最大沙坑。

大佳河濱公園(臺北市)這裡有全臺最大沙坑,設有三臺挖土機,讓孩子玩沙形式更豐富,盡情揮灑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且這裡的沙坑還埋有恐龍化石,孩子們宛如變身考古學家,添增挖掘樂趣。此外,也設置沙桌,讓身障孩童坐在輪椅上也能安心享受玩沙趣。雖然遮陽棚在美觀上差強人意,但功能上有顧到挖沙的孩子還有陪伴者的需要。

過往沙坑旁的沖洗設備總是缺乏濾沙設計,導致洗腳池積滿泥沙,洗完還是髒,這裡的沖水設備不但數量多,形式多元,孩子可以自主清洗,且因地面配有濾沙機制,孩子可以洗得清潔溜溜。▲萬芳四號公園攀爬網加上少見的上肢體旋轉設備,考驗孩子的上肢體力量

萬芳四號公園(臺北市)雖是鄰里附近的小公園,但有大型攀爬架讓小一點的孩子在坡度較緩的網間練習運用全身的力量徐徐爬上,大孩子快步爬上,跑在網格上,腳步靈活有如練就輕功一般。公園少見的上肢體旋轉,讓大孩子能挑戰上肢體的力量,旋轉飛起,也有溜竿,挑戰孩子的勇氣,試探到底有多少種方式可以溜下,是胳肢窩夾着呢?還是雙腿夾着?

愛挖沙的不同身心能力孩子可以在沙桌和沙坑得到滿足,還有貼心的遮陽設備。用人工草坡堆起的小丘取代制式的滑梯遊具,斜度剛剛好讓孩子自由翻滾, 溜滑, 仔細瞧瞧裡面還有個小隧道,滿足孩子的躲藏遊戲。▲青年公園修繕完成的太空堡壘,除了有過往的兩層樓高滑道,還增設了小滑道。

青年公園(臺北市)陪伴臺北人長大的太空堡壘差點就要被拆除,所幸一羣在乎兒童遊戲權利的媽媽爸爸站出來抗議,公部門才認真找到符合法規的方式來修繕。修繕完成的太空堡壘,除了有過往的兩層樓高滑道,還增設了小滑道,給還沒準備好挑戰的孩子多一點練習的機會,這裡的鋪面也是用沙地取代橡膠地墊,提供孩子更高層級的保護。

太空堡壘的內部也畫上銀河系的彩繪,大人可以帶着孩子說着太空人登上月球的故事,一起想像駕着太空船航駛在外太空探險。▲鳳祥公園的原創彩繪鯨魚滑梯。

鳳祥公園(新北市)兩米高的原創彩繪鯨魚滑梯,雖然不算高,但溜起來很滑,所以沒有太多高大滑溜練習以至於尚未學會用身體剎車的孩子可能會飛出去,不過別擔心,下面鬆軟的礫石鋪面會穩穩地承接。滑梯除了樓梯的入口,還有一面設計成抱石爬上去的垂直牆面,相當有挑戰性的,足夠讓孩子邊唉會怕邊爬上去,在遊戲場中展現屬於他們的能力!

這裡有全臺唯一一個擁有多達三種鬆散素材的遊戲場,有沙, 礫石還有可搬運的輪胎,玩耍時翻動搬運鬆散素材,體會重量和形狀差異。同時首度裝置國外常見的玩沙桶,沙石承裝在桶子裡發出聲音,都分別能發展觸覺區辨、聽覺和本體的能力練習,發揮創意、玩法萬千,孩子們彼此互動社交,也和大自然提供的材質做朋友,讓孩子頭腦和肢體更靈活。竹北繩索公園(新竹市)擁有臺灣最高大的繩網攀爬設施,雖然沒有滑梯或其他設備,但因爲挑戰強度非常高,完全讓孩子全神貫注在每一個往上爬的步伐計算上。小孩子崇拜地看着大孩子像猴子般矯健的身手,學習着嘗試着,大孩子因小孩子崇拜的眼神而玩出更多豐富的變化,甚至會陪伴小孩子一起迎向挑戰,從挫敗中修正,在這裡,你會驚訝於孩子的潛能,更驚豔於不同年齡層的交流。▲新竹中央公園土堤式滑梯,直落沙坑。中央公園(新竹市)新竹市第一個特色公園遊戲場,有沙坑、鳥巢鞦韆、五人座旋轉盤且擁有四座不同形式溜滑梯可以玩耍,滿足不同年齡層兒童旋轉、擺盪、溜滑、挖掘等社交的多種遊戲需求。陪伴者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與發展來選擇適合的遊樂設施。

寬滑梯,讓孩子可以感受刺激外,更是孩童運用全身肢體保持平衡及速度的練習場域。兩道土坡式滑梯,溜下後直通沙坑,孩子一臉驚呼卻又笑臉喊着「還要還要!」,也讓身體掌控技巧尚未純熟的孩子可以安心地練習。▲仁愛圳前公園的遊戲場設計以機堡爲概念,機堡內繪製了多款飛機,讓飛機迷的孩子能沉浸在戰機奔馳的世界。

仁愛圳前公園(臺中市)地處清泉崗空軍基地附近,遊戲場設計以機堡爲概念,機堡內繪製了多款飛機,讓飛機迷的孩子能沉浸在戰機奔馳的世界。遊戲場以沙爲底,有數個凸起小丘,可讓孩子跳躍,場邊環繞的高臺提供多種不同的進入路徑,需要刺激的孩子可以透過攀繩,攀網,和滑竿進入,幼齡的孩子也能爬滑梯慢慢爬上大坡面又滑溜的滑梯。

臺灣少見的大坡面滑梯特別考驗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和肌力,所幸下面的鋪面是沙,即便失去控制,也只是滑進鬆鬆軟軟的沙地。因爲臺灣孩子普遍缺乏大坡面滑梯練習機會,所以可能剛開始較無法掌握,但大多數6歲以上孩子練習過幾次後都能抓到平穩落地的訣竅。遊戲場外還有一條灌溉水圳,炎炎夏日玩水特別沁涼,算是臺灣少數可讓孩子親水戲水的場域。▲鰲峰山競合體驗運動場的跑酷設施的點線面攀爬,其中似走繩的設計,總是讓許多孩子不放棄一試再試。

鰲峰山競合體驗運動場(臺中市)臺灣媽爸公認最挑戰的遊戲場,沒有之一。全臺最多元的攀爬形式,有布落格子的硬質攀爬, 也有星際蟲洞的繩網攀爬,更有跑酷設施的點線面攀爬,其中似走繩的設計,總是讓許多孩子不放棄一試再試。

雖然沒有滑梯或鞦韆,但大小孩子都能找到自己追尋的挑戰,不斷嘗試,邊抱怨邊爬,調整挫折的心情,不輕易放棄,只爲成就自己設定的挑戰目標。難度甚至讓許多20歲的大學生都驚呼連連。▲百果山風景區擁有全臺灣最長的滑梯。

百果山風景區(彰化縣)擁有全臺灣最長的滑梯。居高臨下的角度讓許多大孩子乍看也不免心驚,大大考驗孩子嘗試的勇氣。準備好的孩子玩着一編又一編,即便要排好久的樓梯也心甘情願,只爲那無可取代快速俯衝的速度感,以及彎曲滑梯帶來的刺激。

這裡的全臺獨家站立式鞦韆,考驗孩子的軀幹協調能力,手的握力,大腿力量以及平衡能力,是非常挑戰體力的一項遊具,當然小一點孩子也可以選擇坐着蕩。百果山風景區內有多款傳統遊具,如翹翹板、攀爬架、旋轉地球儀,想要追求難度, 考驗身體能力的孩子絕對能玩得心滿意足。▲金獅湖風景區攀爬組合遊具。

金獅湖風景區(高雄市)位在風景優美的金獅湖畔,與知名蝴蝶園相呼應,遊戲場維護良好,遊具以攀爬、旋轉設備爲主,設在樹林間玩起來很舒適。細白沙區設有轉轉攀爬樂,十分有挑戰性,讓孩子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