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臺灣上海商銀初嘗甜滋味

臺灣上海商銀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銀約六成股份,而後者又持有大陸上海銀行約三%股份,代表臺灣上海商銀可間接認列一.八%業外收益

【文/江泰傑

儘管上市過程一延再延,但上海銀行仍是大陸股市今年以來最大宗的IPO案。十一月二日上海銀行開始進行個人與法人申購程序,股票掛牌上市已箭在弦上。臺灣上海商銀因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業銀行約六○%的股份,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持有大陸上海銀行約三%股份,代表臺灣上海商銀可間接認列一.八%有關大陸上海銀行所貢獻的業外收益。雖然上海銀行對於臺灣上海商銀獲利的貢獻有限,但重點應着重在上海商銀未來如何結盟兩岸三地的「上海銀行」,創造出自身獨特的優勢。

上海銀行公告IPO發行價格每股十七.七七人民幣,募集金額一○六.七億人民幣,發行股數將不超過六.○○四五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十%。發行價格是今年所有大陸新上市銀行股中最高,以上海這個特殊的經濟地位,即使目前大陸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攀升,獲利成長下滑等一連串負面條件,仍無損上海銀行掛牌後大漲逾十元人民幣。

大陸銀行業的挑戰

大陸市場對於上海銀行上市的蜜月行情有些許的雜音,甚至傳出有可能跌破發行價格。不過,以今年大陸所有上市銀行股上市第一天全數漲停,掛牌一個月後普遍都有一倍以上的漲幅,當然上海銀行新股行情也沒有讓股民失望,同時成功擠下杭州銀行,坐上銀行股股寶座。而身處臺灣的投資人,如果也想參與這次地方銀行的IPO熱潮,除了在大陸工作的臺商可直接開陸股戶頭外,臺灣投資人可以利用復委託的方式,透過臺灣券商下單給大陸券商投資陸股。

大陸進入十三五規劃期,調結構、去產能,使得銀行業整體經營環境更加複雜,加上金融業網路金融業務的開放,銀行業之間的競爭不斷擴大。大陸經濟正處在轉型,銀行業經營壓力風險增加,而受到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銀行間競爭的壓力,使淨利差縮小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整體銀行業淨利差從二○一三年的二.六八%,一路下滑至一五年的二.五四%,上海銀行的淨利差則是從二○一三年的一.九九%跌至一五年的一.八二%。隨着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力道逐漸增加,產業和企業風險將加重,銀行業的信貸風險將相應提升。而且大陸銀行業未來還要面臨流動性、跨產業、跨市場等各種複雜交錯因素所帶來的新風險。

臺灣銀行業困淺灘

上海商業蓄儲銀行是少數在臺灣未公開上市的商業銀行之一,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於櫃買中心以參考價每股四○元登錄興櫃。隨後原本有意在二○一五年銀行成立一○○週年時,提出上市規劃。但臺灣金融業平均PB比低於一倍,並不是上市好時機,因此銀行高層沒有設定進度表而暫緩上市作業。不過上海商銀常務董事陳逸平表達出上海商銀一定會上市的態度。

臺灣銀行業受限於市場飽和、家數過多,加上法令的限制,銀行業無法進行太過風險性的投資,使得整體銀行業營收和獲利無法有突破性的發展。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二○一六年一月底,臺灣金融機構之分行,本國銀行達三四四四家,其次爲基層金融機構則有一一二一家。以金融密度來看,每一分支機構平均服務約四七○○人,或每七.二平方公里即有一家分行金融機構。如果再以臺灣銀行業的集中度分析,前三大銀行資產的市佔率僅約二五%,集中度不高,顯示臺灣銀行業在家數過剩之下,市場競爭激烈。(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0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