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體系建設須補短板(市場漫步)

物流配送體系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關鍵一環。要深化供給結構性改革,補上歷史欠賬,加快轉型升級,尤其要加大技術業態模式等創新力度,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56.1%!這是日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9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較8月大幅回升3.9個百分點,顯示在“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國內物流活動進一步活躍。

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加工配送、市場交易爲一體的複合型現代服務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物流配送體系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關鍵一環。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應當先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流業實力有很大提升,2019年全社會物流總額達298萬億元,成爲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但也要看到,流通成本較高、流程優化問題依然存在。物流業迫切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上歷史欠賬,加快轉型升級,尤其要加大技術、業態、模式等創新力度,完善末端配送網絡,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狠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當前,我國流通組織中90%是中小企業,企業主體“小”、市場運力“亂”、資源設施“散”等問題突出,不利於建設完善的物流監管平臺統一規範的市場體系。爲此,必須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市場主體。同時,大力提升物流技術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大力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隨着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充分應用,智慧物流、供應鏈創新、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網絡貨運等物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優化了運輸組織形式,提高了全要素生產效率和綜合效能,促進了物流業的降本增效。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將有助於物流業更加高效鏈接國內外生產要素,進一步發揮物流業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上的重要作用。

有效暢通產業鏈,使流通體系與生產活動更好銜接。物流活動貫穿一二三產業,是實現從採購到生產再到消費等各環節有機銜接的紐帶通道。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時代,物流企業一方面要發揮平臺化、網絡化優勢,有力促進生產服務業與製造流通業的融合聯動,助推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另一方面應持續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要素流動可視、可追、可控,以數字能力賦能營商環境建設、市場主體發展、信息平臺運營以及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等,加速供應鏈提質增效,解決物流價值鏈過長、標準不統一、信息不對稱、缺乏個性化服務等難題

總之,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市場爲導向,以創新爲動力,以先進技術爲支撐,加快建成佈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體系,使國內國際雙循環更順暢。(齊志明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