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財》孫中山思想與精神纔是解決兩岸僵局的良方

國父中山先生在兩岸、海外華人全世界都被認爲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政治人物,這點是全球華人最沒有爭議共識。(圖/網路

孫中山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最大交集。在臺灣,我們稱他爲國父;在大陸,則喚他老人家爲革命先行者。質言之,孫中山作爲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一點也不爲過譽之論。

爲了解決長期以來兩岸對峙的態勢,尋求中國人最大的利益,不斷有人提出各種論理與解決的方法。其中,臺灣最爲著名的評論家黃年先生,所提「大屋頂中國」是最廣爲臺灣社會討論的觀點。分析黃先生理論,約有幾點:一,一中原則,即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二,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三,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四,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轉換成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建搆了「大屋頂中國兩制」,這個潛臺詞意指現行大陸與臺灣的生活制度,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因此有人批評黃年是爲華獨

不過黃先生雖有大屋頂論理,但一直缺乏具體內容。爲此,他於日前特別爲文——「兩岸僵局辛亥革命遺留」一篇,內文洋洋灑灑數千字,最後的重點是建議大陸方面,可以慎重思考迴歸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因爲它曾經也是毛主席所認同的主義

美哉斯言,姑且不論黃先生大文的內容某些可質疑之處,但大原則再度把國人塵封已久的孫總理和其建國理念,再度抖落塵埃呈現於國人之前,並呼籲陸方珍視全體中國人共享的偉大建國藍本,吾人絕對舉雙手贊成。但仔細拜讀黃先生的大作,吾人有幾點不得不言,以就教社會大衆

首先,最近以來,在中共的治理之外,已經讓八億中國人脫貧。雖然距離孫中山的富強中國尚有一段距離,不過現階段半數以上的中國人不但進入小康社會,並且普遍感受到幸福感。這不就是孫中山治國思想所追求的目標?中國人強調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矣!我們必須以大原則看待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豈能還停留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思維

其次,我們肯定孫中山的治國理念,但必須與時俱進,並把孫總理的思想,視爲是有機生命體,不斷豐富與調整其內涵,讓中山思想能適合21世紀的中國人的生存與發展。豈可墨守成規,抱殘守缺,質言之,孫總理的某些理論可以解釋20世紀的中國,但不適用於21世紀的中國治理。我們必須承認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唯有因時因地而制宜,亦即只要能符合孫總理追求中國富強的精神,必須賦予新的詮釋,以追求中國人的最大生存法則,這方是孫中山最忠實的追隨者

複次,我們必須放下自以爲是的「民主傲慢」,高高在上的態度,把西方民主當作「宗教」膜拜,並且任意指點大陸江山,提出所謂「由『爲人民服務』向『天下爲公』移動。」這種似是而非的論點

最後,我們要提醒國人,基於同爲中國人的立場,臺灣必須把大陸人民視爲是自己的同胞。對於這幾十年來,大陸在社會與經濟上的成就,我們必須抱持着與有榮焉之感。唯有如此休慼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再加上兩岸人民共同實現孫中山的建國理論與精神,纔是21世紀所有海內外的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硬道理

作者爲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