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巡展”走進桃園眷村

9月29日,在桃園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一名參觀者在蓋紀念章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桃園巡展”29日在桃園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開幕。泛黃的信件、黑白照片地契勳章和舊旗袍展品帶領參觀者穿越海峽兩岸跌宕起伏的大時代

展覽以“遷臺歷史記憶庫”爲主題,由“遷臺軌跡”“我的傳家寶”“人物紀實映畫”等6個部分組成,通過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的口述影音實錄,輔以受訪者提供的時代文物家族照片和文件史料,藉助共240件文物展現了120位遷臺人物百感交集人生故事。

今年87歲的高秉涵向這次展覽捐贈了1948年與母親山東老家分別前拍攝的一張合影,還有母親曾穿過的衣物以及到臺灣以後他請人制作的父母的半身塑像。1948年他和母親分別之後輾轉來到臺灣,此後未再相見。

“遷臺老兵中,我是最年輕的之一,在世的老兵越來越少了。這個展覽太寶貴了,搶救了這麼多人的人生故事。”高秉涵說,“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靠炎黃子孫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故事集成起來的。”

“這個展覽的意義首先是提醒我們不要忘本,不要忘記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根,其次是不要忘記兩岸一家親。”他說。

9月29日,今年87歲的高秉涵看着自己和母親的合影照片以及父母的雕像,潸然淚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啓動“遷臺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以來,數年來已探訪了兩岸民間近千位遷臺歷史見證者收集整理諸多文字、影音口述、史料典藏內容,希望通過特定時代下“小人物”的真實境遇,勾勒出遷臺歷史的脈絡

身爲來臺國民黨軍人後代的胡敏越也向這個計劃捐贈了勳章和老照片等文物史料。去年,他完成了祖輩心願,回到大陸老家並與對岸親友見面。“把這段歷史保留下來,我們才能跟我們的後代繼續說這段故事。一個民族要強大,必須對自己的祖先有認同,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纔會有自信心。”

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也作爲今年20週年的桃園眷村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