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擘畫“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藍圖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崔靜、餘曉潔)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實施一系列重大科技項目、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爲重點,擘畫未來五年的科技創新發展藍圖。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在實施好已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基礎上,面向2030年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空間站試驗覈心艙,以及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掌握貨物運輸、航天員中長期駐留等技術,爲全面建成我國近地載人空間站奠定基礎。
——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實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陸巡視探測。2020年完成小行星、木星系、月球后續等深空探測工程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圍繞火星環境、地質等研究和生命信息探尋等科學問題,按照“一步實現繞落巡、二步完成取樣回”的發展路線,到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突破火星環繞和進入、着陸與巡視核心關鍵技術,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和着陸巡視探測,開展火星全球性、綜合性的科學探測,高起點完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現我國月球以遠深空探測能力的突破。
——圍繞深空探測、載人登月等大規模空間活動任務需求,研製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百噸級重型運載火箭,2020年前突破10米級大直徑箭體結構、500噸級液氧煤油和220噸級液氫液氧兩型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等核心關鍵技術,確定合理可行的總體方案。
——開展深海探測與作業前沿共性技術及通用與專用型、移動與固定式深海空間站核心關鍵技術研究。
——推進天基信息網、未來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的全面融合,形成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規劃》明確,“十三五”我國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原標題:我國擘畫“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