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星開講丨範迪安:新時代,美術創作大有可爲
核心閱讀:
今天的美術已經是一個包括創意、設計、公共藝術、城鄉建築在內的“大美術”概念。“大美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能美化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審美素養,也能夠爲中國研發和製造的產品增添中國美學文化內涵。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滿載挑戰和收穫的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在歲末年終之際,人民網文娛部推出“文藝星開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邀請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名人,聆聽他們這一年的感悟與心聲,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時光,感受文化賦予人的精神力量。
本期邀請的嘉賓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2020年,範迪安一如既往地關注中國美術創作的發展,在用文藝創作助力經濟社會建設的實踐中,經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20年,回首這不平凡的一年,總結經驗,面向“十四五”,整裝待發!
人民網文娛: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美術界如何用文藝創作來響應時代、爲人民服務?
範迪安: 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歷史任務面前是大有可爲、大有作爲的。今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中國美術界舉辦了“聚焦脫貧攻堅、走向小康生活”系列活動。美術家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走進鄉村,深入生活,爲農民羣衆送去美術作品,爲美化鄉村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用文藝創作的才華參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工程之中,同時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決戰脫貧攻堅的美術作品,描繪和記錄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在高等美術教育中,中央美術學院多年來的教學和社會實踐,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如何爲鄉村建設、修復鄉村文化生態而服務,“劍川扶貧”“鄉村美繪”“鄉興藝潤――雨補魯”等教學實踐項目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用文藝創作爲人民服務的教學成果。美術家用藝術知識和才華服務脫貧攻堅,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變成看得見的美麗圖畫,這不僅是把美帶到貧困地區,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家的行動,在“扶貧扶智”的工作中有所助力。
人民網文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有什麼意義?
範迪安: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徵是在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上聚焦聚力。許多富有創作經驗的藝術名家自覺投入,帶頭承擔創作任務,創作出一大批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大歷史主題作品和表現新時代中國建設發展的現實題材作品,謳歌了時代英雄和勞模,描繪了人民羣衆的嶄新精神面貌,可以說繪就了壯闊而豐富的時代畫卷。這類作品的立意之深、場面之大、造型刻畫之精、形式語言之新,呈現出中國美術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態勢。
在“十四五”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引導美術家深入生活,從現實中提取創作素材,用畫筆記錄和表現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來自現實生活的優秀美術作品,爲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思想精神的正能量,具有持久的推動作用。
中國美術創作在現實主義美術創作中結合中國寫意傳統的藝術語言,在國際美術界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將有助於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名家,有助於在國際美術交流中彰顯中國文化精神。
人民網文娛:在“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建設中,高等美術教育如何能培養出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範迪安:這些年,中國高等美術教育都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培養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藝術人才這一時代課題開展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一方面從學科佈局入手,加強繪畫、雕塑等原有優勢專業,拓展設計學科的涵蓋面,設立交叉型的新媒體、科技藝術專業,增加學科的融合度,重在創造力培養。另一方面,依託深厚的學術傳統,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中央美術學院是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藝術院校之一,大批研究生的美術創作和研究成果在美術界產生很大影響,以鮮明的開拓創新意識形成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們提出“以本爲本、本研雙強”的發展方向,通過招生制度改革、課程結構優化、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創新等一系列措施,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打造造型、設計、建築、人文等學科羣相互支撐、相互交融的當代形態美術教育學科結構。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整合全院研究生教育資源,實現頂尖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和保障體系。這些年,參加國家重大創作研究項目和服務社會的設計、公共藝術、藝術管理等大型項目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人數衆多,在爲社會和人民服務中發揮了作用。
2017年,中央美術學院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成爲唯一一所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藝術院校,全院碩士、博士研究生每年的招生數量已達本科生一半以上。我們要進一步制定研究生培養規劃,從解決重大現實課題和理論命題角度形成招生的課題方向,把創新創造能力培養作爲衡量研究生素質的重要指標,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更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美術人才。
人民網文娛:美術創作能反映時代、與社會生活相融相映,在今年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您有哪些具體實踐來印證“藝術當隨時代”理念?
範迪安:今年春天以來,我和全國美術家一樣,投身“以藝抗疫”的熱潮,也做了一些組織工作。中國美術家迅速行動起來,用藝術助力抗疫,激勵鬥志,謳歌偉大抗疫精神,這就是站在時代前列的體現。此外,中央美術學院和全體師生在堅持網絡教學,開展網絡招生和畢業展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實踐。
今年9月,我策劃了一個以黃河爲主題的展覽“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的人文、歷史、經濟和生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有標誌性意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爲重大國家戰略。因此,黃河引發了關注現實的藝術家的嚮往,觸動着藝術家的心靈,激盪起藝術家的創作情懷。
本次展覽展出了66位藝術家的172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民間美術、攝影、建築、設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用當代的視角來表達對黃河的關注,通過展覽策劃表現自然、人文、生活和生態的黃河,是弘揚黃河文化精神、講好黃河故事的重要方式,展覽開幕後獲得了很大的反響。
人民網文娛:作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您一直關注中國美術創作的發展,展望“十四五”,您對未來有哪些期待?
範迪安:中國美術的發展具有藝術與社會、美與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特性,能夠助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新時代,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就包括了對美的藝術作品、美的生活環境、美的生活方式的嚮往和期待。因此,中國美術的發展要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統一。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持續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用美術的方式描繪新時代、反映新成就,特別要以優秀作品表現和反映出建黨百年的光輝歷程。要發揮“大美術”的作用,助力經濟社會建設,促進文化建設,發揮美術在美育中的積極作用。要在美術的形式語言上加強創研,通過美術的時代創新提高中國美術的質量水平,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美術作品回報社會、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