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活力足 釋放消費市場新動能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在巍峨山巔眺望遠方風景,於青翠山林中呼吸自然的芬芳,在雄偉的博物館中傾聽時間的低語……近期,各地文旅熱度持續上升,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景象。

此前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進一步釋放以文旅融合發展爲抓手,釋放消費市場潛力的明確信號。

“景區門票優惠、文旅消費券、滿減優惠等多樣化惠民舉措”“與促進餐飲住宿、體育、數字、綠色、健康等消費一體推進,創新文旅消費場景”“保障市場秩序,努力營造暖心、舒心、放心的消費環境”……《意見》提出多項涉及文化和旅遊的重點任務。

近期,文旅部豐富消費惠民活動舉措、提升文旅產品供給質量、優化文化和旅遊消費環境,爲旅遊“熱”持續加碼發力。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出遊人次27.25億,同比增長14.3%。其中,城鎮居民國內出遊人次20.87億,同比增長12.3%;農村居民國內出遊人次6.38億,同比增長21.5%。

文旅“熱”,消費“興”。各地積極提升文化和旅遊消費體驗,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滿足遊客品質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在北京,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樂遊中軸”爲主題,推出快閃演出活動,爲市民遊客打造北京中軸線音樂之旅;在甘肅蘭州,遊客可以乘船夜遊黃河,用獨特的視角觀賞黃河兩岸的璀璨夜景;在陝西,當地推出絲路主題遊,人們在領略漢唐盛世的同時,彷彿觸摸到千年古道上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歷史……

“文旅消費促進了當地旅遊業態發展,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也提升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熊海峰認爲,隨着文旅產品供給種類的不斷豐富、供給質量的有效提升,文旅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爲拉動整體消費上升、助推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新樣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持續高漲的“文博熱”成爲一道靚麗的旅遊風景線。多家博物館推出特色展覽、特色活動,吸引公衆“打卡”。觀衆在避暑納涼的同時,還能在“行走的課堂”中享受一場知識盛宴。

在北京,首都博物館推出了《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週年專題展》,吸引許多觀衆觀展,追憶自己與長城之間的故事;在上海,上海博物館舉辦“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首次推出深度手作體驗系列活動,邀請觀衆製作專屬自己的埃及文化紀念品;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甘肅麻辣燙”毛絨文創產品走紅網絡,香菇、年糕、西蘭花形象的可愛毛絨玩偶深受消費者喜愛,讓省博文創產品再一次“熱辣滾燙”……

據國家文物局公佈數據,2023年全年新增備案博物館268家,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舉辦陳列展覽4萬餘個、教育活動38萬餘場,接待觀衆12.9億人次。

“各地博物館應確保展覽及活動新穎、獨特、有趣,讓觀衆渴望參與、願意參與、樂於參與,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業內專家建議,要盤活館藏文物藏品資源,積極推動館際交流,努力提升基本陳列水平,增加臨時展覽數量,精心策劃高質量展覽,開展各種服務活動,這是吸引觀衆的根本。

文旅深度融合的背後,是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隨着旅遊市場的發展,旅遊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上述專家建議,要用好文旅融合這個重要抓手,下大氣力推動文化和旅遊更廣範圍、更高水平深度融合,積極培育人們喜聞樂見的新產品,就能給文旅市場帶來新氣象,爲文旅消費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