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朗東/100元喝到爽的書屋 是虛假的文化品味?

益品書屋。(圖/翻攝自戴勝臉書

文/溫朗東

戴勝益的益品書屋,有人談社會企業的真僞,有人談剝削免費志工,有人談書店房術……我來聊一下,虛假的文化品味。有沒有錢,跟有沒有文化品味,還是有些關聯的。畢竟,若是連混口飯吃都很辛苦,也很難有餘力從「生存」走到「生活」了。不過,也不是錢越多,人就越有品味,大抵到了無業也一時餓不死、尚能維持基本尊嚴的經濟條件,更有錢些也影響不大了。真正的文化,應該是要能正視人類的苦難。這苦難不只是顯而易見的貧困、疾病戰爭災厄,更包括了不易見的心靈苦難。所以文化人,不是看到了別人的苦,就是挖掘了自己的苦。有時候,基於心態上的偏誤技巧上的欠缺,給外界無病呻吟的印象,那是挖掘能力的問題,並不能否定苦難的存在。然而,有一種虛假的文化品味是這樣的:它並不打算正視苦難,而是要確認幸福。爲什麼說這是虛假的呢?難道悲情比較高尚,快樂比較廉價嗎?並非如此,應該是說,它並非社會基層人物在無奈處境下的自得其樂,而是種資產階級病症

這些客觀條件優渥的人,內心有種「我天生比你們優秀」的優越感,矛盾的是,理智又告訴他們「我只是運氣好,生對了家庭環境。」爲了克服這種矛盾,讓他們對於自己的優秀感到安心,他們必須付出一些努力,獲得一些能力,才能夠對自己證明「我不只是運氣好而已,我是個努力且品味卓越的人」。事實上,文化就在離他們很近的地方,雖然物質上他們不虞匱乏,但資產帶來很多精神上的痛苦:家族的勾心鬥角、無止盡的數字(價值感)競爭交友以至於戀愛的不自由、與社會基層脫軌的焦慮……以及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身體上的疾病,心靈上的孤獨。他們若是正視這些,瞭解自己的幸運與哀愁,不去把自己強置在「天生的得勝者」的位置上,也就有文化了。不過「有些」資產階級選擇了捷徑,他們活在一種形式主義幻想書本大於電子資料,也大於思想精裝書,特別是西方世界翻譯來的精裝書,特別能展現這種形式主義的精髓讀書,必須搭配明亮寬敞的環境,必須有井然有序的書架擺放,類圖書館式的肅穆與家庭式溫馨。在這種形式主義中,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品味,自己的成功,沉浸在幸福的感受中。他們最大的誤解是,以爲是自身具備的這種品味感、這種文化追求讓自己成功的。事實恰恰相反,是自己對成功所蘊含的先天條件與運氣感到焦慮,才創造出了這種品味感來把成功自體化、合理化。文化的追求,往往跟世俗的成功有些距離,即使是文化成就卓越的大師,通常也經歷或仍在過物質貧乏的日子。文化通常不會讓你變得有錢,也不會讓你比較快樂,我們追求文化,只是因爲我們想睜開眼睛過日子。當文化變成了資產階級排除焦慮感的工具,這種文化,也勢必會吸引更多渴望成爲資產階級的「粉絲」,但買了再多周邊、聽了再多演唱會,粉絲也不會變成偶像。當文化斷了地氣、絕了內心,成爲偶像的抗焦慮劑、粉絲的化妝術的時候,市場總是有的,但說它虛假,不過是太過誠實罷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溫朗東,東吳法律系畢,辯論人,以促進公共對話、社會政策的改革人生目標原文張貼於作者的臉書,已獲授權刊登,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