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繫臺美關係 需要「豬隊友」?

維繫臺美關係 需要「豬隊友」?(圖/多維TW提供)

自蔡英文在2020年8月下旬慎重其事地在總統府內宣佈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到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民進黨挾立法院人數優勢強壓,開放美豬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全數表決過關,短短四個月,在蔡英文政府高效執行、「豬」事大吉下,臺灣民衆從2020年1月起迎來口福,有機會挑選品嚐這項代表「臺美關係友好+」的「政治添加劑」。

「吃進去」的對外關係

回顧立法院24日的表決過程,包括林淑芬、江永昌、劉建國等三名民進黨籍立委出現棄權未投票的情形,高調「跑票」引人側目,黨內更興送交紀律委員會處理之議。劉建國則在當晚透過臉書表示,食品安全,除了專業也在於人民信任,人民在乎公部門做得夠不夠嚴謹及正確,點點滴滴都要謹慎小心,不然「民心很快又會離去」。

劉建國一席「民心離去」的話在理,卻也把主要焦點錯放在「政府把關要確實,以及如何取信於民」的層面,所謂的民心,幾可化約成選票,如此而已。

事實上,對照蔡英文政府的說帖,不難留意到進口美豬牛政策的首要憂慮,豈是劉建國所想的「民心離去」,而是「美」夢不成真纔對。按經濟部次(25)日明快說法,「通過開放萊豬行政命令充分展現臺灣重視國際標準的態度以及履行承諾的決心」、「能替推動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及區域經濟整合注入新動能」,經濟部的話擺明是事後說給美國人聽:快來看民進黨政府以行政命令、強勢表決通過展現氣魄,「該買的東西都買了」,臺灣許願臺美BTA更進一步,接下來就等美國政府回答。

無獨有偶,好事當然要成雙。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返臺述職,其念茲在茲臺灣是否開放日本東北核災區福島等5縣市的食品輸入,並一度聲稱與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討論過此事,不料後遭蘇貞昌公開打臉。返回日本駐處後,謝長廷亦透過個人臉書改口,稱臺灣若沒有科學鑑定方法可以說服日本爲何不開放,繼續拖延的話,恐怕日本國內對臺灣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雜音會很大,加入會更困難,聲稱他是「爲臺灣發展着想」。

姑且不論蔡蘇體制對於開放日本東北地區核食」入臺有無「先萊豬、後核食」的時間表,謝長廷以「不開放日本東北地區食品就換不到CPTPP」舉例,實與蔡英文政府「開放含萊劑美豬換臺美經濟貿易協定」的提法「高度雷同」,民進黨政府對臺灣社會的遊說真的很簡單,示意臺灣人想要與美籤經濟協定,想要和日本商議敲敲CPTPP大門,臺灣人別的不爲,先靠吃的。

臺灣的國際經貿參與 不關豬的事

退一步想,在國際現實底下,如果臺灣種種的經濟參與、外交突破可以靠進口食品解決、靠自己吃出一片天,大概還真有不少臺灣人能夠「甘之如飴」。究其根本,在於不少臺灣人確實對於美國與日本政府的助臺作爲「最大化」抱持期待,於是幾近以扮家家酒、聖誕節交換禮物的心態來審視臺美與臺日關係,以爲厚此(美日)便能薄彼(中國大陸),甚至幻想着一旦哪天兩岸真的爆發軍事衝突時,臺灣能夠依恃「理念相近」與「該買的軍備與食品都買了」,換來美國的正義介入。當然,其間也少不了政黨政治人物在旁搧風點火,假意炒作。

事實上,萊豬、美牛進口與臺美BTA以及更泛的臺美關係深化,並沒有對價關係,開放日本核食入臺之議,也與臺灣是否有機會敲磚CPTPP無涉,根本就是兩回事。那些等着被運上貨櫃的萊豬、美牛就連美其名的聘禮或保護費都稱不上,更像是檯面上政治人物拿來壯膽,就當自己好事做盡,催眠民衆久了,也迷惑了自己。

常言道,說了一個謊就必須用更多的謊去圓,這正是當前臺灣政府的處境。在民進黨政府的特意宣傳下,美豬牛進口已然被政府默認、被民間視爲當然的一項對美對價交換。但真正的重點並不在於對價關係是否成立,更在於此舉是否真能提升臺灣對美的議價能力?

就此,其實民進黨已經因爲先喊就輸去了一半。誰都知道,國際關係之間的行爲互動,權力從來都不會是對等的,總有大小強弱之分,利益也由此涇渭分明。就美豬交換臺美BTA來看,如果民進黨有感受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沒有說出口的是推動美豬牛進口,實則美國政府強行壓迫,那作爲被交換的美豬牛,實際上就只是美國對臺片面的「鴨霸」議價,而非臺灣事後可以換得什麼實質迴應的對價。民進黨再怎麼無奈,當然也只能啞巴吃黃連。喔不,是臺灣人啞巴吃美豬。

又若,進口美豬牛,其實是臺灣想要爲了臺美關係得寸進尺,進而遞出橄欖枝試探,既然美國政府沒有講出口,又臺灣禮已先行,那美國又何樂不爲收下?是臺灣先行壓低了價碼,把成本墊高、送上門來的,美國政府當然不可能說不。因此,不論民進黨如何把進口美豬牛視作叩關臺美BTA的聘金,又是否真由美國開了金口要求,民進黨政府不管違不違心的如此宣傳,都是一次喊出即是套牢的結果。

「鬥內」爲真 「豬隊友」是假

當然,就民進黨政府過去四年來,一路一面倒向美國的歷史,急忙三個月匆匆錄製「吃播」給美國看,圖的也不過是美國這個最大的金主可以給予臺灣「鬥內」(Donate);只要能夠認清民進黨上下的這個套路,求「鬥內」爲真,需要「豬隊友」是假,那看待這段時間蔡政府所有的說法與攻防操作,聞者大約都能領略一二。

無庸質疑,開放美國萊豬可謂是蔡英文政府對川普(Donald Trump)勝選的賭注,以爲用一些動作表示對美國善意的回饋,希望可以強化美國對臺友好,甚至有機會重啓擱置四年多的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但這個認知根本錯誤,況且妄圖繼任的拜登(Joe Biden)要跟臺灣洽談,也十分困難。

根本的原因在於,臺灣並不在美國自貿協議談判順序前列,蔡英文政府過分看重了自己之於美國的地位。更何況,一旦美國真的願與臺灣開啓談判,那大概纔是民進黨政府陷入困難的開始。端視目前臺灣社會傾向保守與排外的情況,不可能順利與強硬成風的美國談成合意的自貿協議。期間,臺灣民意的強烈反彈也絕對可期。民進黨若真有企圖與美洽籤自貿協議,應該先問問自己,做好失去政權的準備了嗎?如果沒有,或是一開始就不打算這麼做,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地說,在開放進口美豬以後,就沒有以後了。

至於CPTPP,當習近平在稍早前的11月都已表態言稱,將積極考慮加入後,臺灣該要考慮的情況是,中國大陸可能早於美國之前加入CPTPP嗎?可以料想,民進黨政府不會樂見。但臺灣能否加入CPTPP實與臺灣加入不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同一套道理:中國大陸的政經影響力從來都在,就算CPTPP在中國大陸缺席的情況下,相關成員國也必然顧及北京的態度而有所保留。這一點,相對友臺的日本早已把話說得再清楚不過。

知名作家「個人意見」曾寫到「張愛玲勞師動衆地把批評她的文章拿去丟掉,這是一種十分健康的行爲」,謔稱「很多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便是裝作沒聽到,因爲聽到以後處理起來更加累人」。民進黨如今在美豬牛進口的處理上,確實也這麼做到了。不同的下場是,臺灣人不健康。

《多維TW》月刊0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