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96臺海危機親身經歷 返家10分鐘就被召回寫遺囑

共機近期多次闖我國空域,國軍戰機頻頻緊急起飛驅離。(圖/青年日報提供)

王志鵬/備役海軍上校、現爲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

1996年因爲李登輝的言論與作爲,引發了「臺海飛彈危機」,中華民國國軍不斷提高戰備至「準軍事衝突」狀況,當時國軍最緊張的部隊有三:首先是、每日頻繁緊急起飛,於海峽中線與對方戰機對峙,卻又經常遭對方雷達鎖定,一直聽到座艙內飛彈來襲警報器響的戰機飛行員;其次是,面對敵方的「金門、馬祖、東引、烏坵」等外島一線官士兵,因爲傳言北京擬攻取外島;再者,就是我們那在深海無聲無息的,寂靜沉默的水下潛艦官士兵。

個人時任海龍潛艦少校兵器長,危機發生的一個月前,本艦纔剛奉令進入維修船廠進行爲期三個月的「定期保養」;至今我仍清晰記得,危機發生二週前,上級指示全艦立即回裝,一週後恢復戰備;這晴天霹靂的命令,打亂了全艦官兵原有工作訓練和休假計劃,我的兵器部門還好,輪機部門簡直要瘋了,很多重裝備早已拆下吊進維修廠房,一週內要回裝、恢復、再經測試無誤,只能沒天沒夜的24小時連續不間斷地工作。

一週後總算一切完成執行出塢,靠泊基地碼頭,但接下來就是充飽電力、加滿淡水和燃油、將準備長期耐航的糧食儘速補給上艦大夥兄弟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的工作。

而我的重點工作纔剛要開始,就是魚雷武器三天內執行滿載,爲避免敵衛星偵測,採取白天日出休息於黃昏夜暗後上彈,一枚中型線導魚雷的重量1,414公斤(即使10人也扛不動)、長度達6.08公尺,由存放的洞穴庫房經靜態電腦檢測無誤後,必須以慢速載運至碼頭吊放到潛艦上,避免任何意外的碰撞;其間還要觀察天象,利用烏雲遮蔽天空的機會執行(特別是注意依據情報資訊給的衛星方位和高度),一旦明月高掛繁星閃亮無雲,就必須停止靜待。

除此之外,魚雷裝載入艙還須進入魚雷管與作戰系統連結,進行線路測試,如果過不了關,就必須重新吊出換雷,其過程相當繁瑣複雜。三天後終於完成,這也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看到裝滿最大魚雷數量的景象。

稍作修整一、二天後,當週末的星期五下午五點之後,我自左營基地返家,纔剛到家不到10分鐘,電話即響起通知「立即返艦、緊急集合」,還來不及跟太太說些甚麼,即急忙開車返艦。抵達梯口後,中校輔導長與執行士官長已在梯口逐一點名、收繳手機和BB call,登艦後集體管制不得任何理由下船離開或傳遞家人訊息。

當全艦大多數人到齊後,上、下官廳同時發給一份信封信紙,命令立即撰寫「遺囑」,當潛艦或個人一旦爲國犧牲,此遺囑就會由戰隊部政戰部門交給所指定的家屬或親友,如果安全返港,則直接作廢銷燬。

▲臺海局勢高漲,可能釀成第四次臺海危機。(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在此之時,由艦長和輔導長前往戰隊部執直接向戰隊長領取密封的任務命令,領取後即趁夜暗緊急出港,直到抵達安全水深下潛之後,才由輔導長拆封和艦長一同詳細瞭解任務內容;平時不管是測試、訓練或是演習,一般必然都會由艦長主持召開全艦「航行前會議」,由作戰長報告任務細節,輪機長報告裝備情況,兵器長報告武器備便資訊。

但這一次任何人都不知道要幹些甚麼,僅有航海士官知道依據艦長指令航行,任何人不得過問;通信也是保持全程緘默,依據指定時間只收不發,僅作戰長能夠進入通訊室查看信文

潛航三天後,在沉默、寂靜、充滿肅殺氣氛的艙間內,有些年輕的士官兵開始出現焦躁憂慮的現象,不少一年役期的義務役大專士兵(還有部分是知名學府碩士學歷,目前已全改爲志願役士兵)私下第一句話,問我的都是:「老兵(兵器長的俗稱),我們現在位置在哪裡」?「真的會打起來嗎」?「這次潛航任務要待多久」?

對此,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又能回答甚麼!因爲我也不知道啊!只能理性、冷靜、堅定地告訴他們:「別胡思亂想,趕快把握時間休息去,值更的時候打起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當然還是存在許多疑問,如:「如果兩岸真的發生臺海決戰,我們一直沒收到任何指令,下一步該怎麼辦?」「倘若母港基地已被摧毀了,我們發生故障又要到哪裡?」「如果聽到一般廣播戰爭結束,卻無任何指令,是信與不信,又何去何從呢?」「我們是要回臺灣?還是要輾轉停泊至關島、夏威夷,還是沖繩、橫須賀?」等等。

雖然這些在任務計劃密件內必然會有已規劃好「標準作業程序」(SOP)的指令,但畢竟不是一般官士兵所能得知,因此每個人內心多存在不同的懷疑和焦慮。漫長的寂靜兩週水下巡航之後,終於收到通信指令危機解除,甚麼事也沒發生奉令返港,但這一路上大家竟沒有一絲喜悅,浮航後大夥兄弟,多是輪流請準登上帆罩上抽根菸、雪茄或菸斗,痛快地吞透一口氣;但你看這我、我看着你,除了下達航行指令,彼此不言一語,臉上仍遺留絲毫的僵硬化性緊張。

中華民國至今不斷增加軍購和自制機艦、各式飛彈等,主要在於「防衛臺海」避免發生戰事期能趨吉避凶維護臺海和平,而不是「主動挑釁、引發爭端、主動攻擊」。自1949年至今,兩岸關係彷如「離婚夫妻」,雖然因爲政治理念的不同而離家出走,獨自傳承孕育中華民族多元文化,深根於臺灣政治和經濟發展,臺灣人民仍然期望能夠與對方相互認知和平相處。

民調顯示,如果是中國爲了統一對臺動武,有近七成的人願意參戰。(圖/記者李毓康攝)

依據臺灣民主基金會2018年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進行的民調顯示:「如果臺灣宣佈獨立導致中國武力攻打臺灣,有55%的年輕人願意,或非常願意爲保衛臺灣而戰,36%的不願意;如果是中國爲了統一而對臺灣使用武力,則有將近七成(68%)的人願意,或非常願意爲保衛臺灣而戰,39歲以下年輕人的自我防衛的決心更高,甚至突破70%」。

對此,個人並不十分認同,因爲那只是虛僞華麗的表面言詞和數據;依據個人近十年來自身單獨一對一的訪談,不論前因後果如臺海發生戰事,10個年輕人中只有1至2個願意上前線打仗,而目前更糟糕的是:「有七成以上的年輕人,認爲打仗是職業軍人的事,跟他們毫無關係」。

「因爲經歷過黑暗,才懂得珍惜光明!」事隔至今已過24年,如今2020年可能危機再起,惟解放軍可已經非當時的「吳下阿蒙」了!這樣的嚴峻挑戰,端看臺灣現今的年輕人能否撐得起和扛得住。兩岸關係目前跌落到歷史的谷底,臺海危機再起的可能性極高,雖然掀起全面性的戰爭可能性很低,但意外擦槍走火衍生成爲局部、小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卻不斷地升高。

真實的「戰爭」不是打「電玩」,不是在網上「耍文字嘴皮帶風向」,「不是政論性戲劇節目的誇張炫耀」,而是「真槍實彈的生靈塗炭」,戰爭是會「流血、死人」的,那可不是「電玩」按下鍵就可以重玩。希望臺灣的這一代上下的年輕人能「謹慎、切忌、切記」,如真有心保衛臺灣,不要用嘴說請以行動表示,個人鼓勵有志之青年學子投筆從戎,積極勇於加入國軍行列,特別是民進黨自家的子弟兵們!

(作者爲備役海軍上校,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劃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劃督導官,現爲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着有《解析臺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

熱門推薦》

►王志鵬/漫談歷次漢光電腦兵推經驗

王臻明/共機爲何擾臺?被忽略的印太局勢與勇敢之盾演習

黃竣民/美軍駐臺究竟是「美」夢成真或只是「南柯一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