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共軍094型核潛艦航經臺海的真正原因(王志鵬)

1艘疑似共軍094型彈道飛彈核潛艇出現在金廈水道,並以浮出水面的方式往北航行,被不少我國漁民目擊。(民衆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2024年6月18日澎湖漁民出海捕撈小管作業時,於北緯24度00分、東經118度22分海峽中線附近,驚見一艘潛艦由南向北駛行;依據照片研判可能是中國094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估計其位置在大陸領海基線外11.98浬、大陸領海內,距離金門料羅灣25浬、在海峽中線西側24.7浬處。該型核潛艦系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719所)設計,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渤海造船重工業公司(渤海造船廠)建造,浮航排水量約9000噸、潛航排水量約1萬1000噸、全長133公尺、浮航最大速率20節以上、潛航最大速率26節以上。

此立即引發臺灣內部的熱議與爭相評論。然依據個人潛艦專業觀察,在這衆多的爭論口水中,其中唯有前艦長呂禮詩先生的分析,最爲貼切真實情況;另立法委員前海軍上將陳永康,「一語中的」道出該艦自南海進入臺灣海峽,均是以浮航方式行進,此亦是符合真實情況。

衆多的媒體專家和名嘴,忽略了潛艦在下潛或是水下航行的一個重要關鍵,那就是潛艦進行潛航前,首先第一要務是考量「安全深度」的問題。全世界潛艦一般下潛角度5~10度,速率5~10節之間(柴電與核動力潛艦的差別);以德國外銷型209級1400型潛艇爲例,潛航排水量1586噸、艇長61.2公尺、下潛角度7度、下潛速率7節來計算。潛艦向下垂直分量爲艇長×SIN7∘= 0.1219×61.2 = 7.4602,下潛速率7節每分鐘下潛深度爲 7.4602×7×1.852/60 = 1.6119 M/m,因此非常合乎安全標準。

潛艦進行潛航前,首先第一要務是考量「安全深度」的問題。(圖/作者王志鵬繪製)

下潛的安全水深必須是潛艦龍骨以下至少預留20公尺的緩衝(因爲一旦海圖有誤或測深有錯),以此次東引中國潛艇出現的位置60公尺計算,先扣掉20公尺,再扣掉艦體高度6公尺,僅剩34公尺,潛望鏡深度約爲15-20公尺之間,正常的情況平衡調整正確且沒有任何裝備故障下,約12.4分鐘之前可以抵達指令的潛望鏡深度,但是一旦發生意外失控僅3分鐘即會碰撞到海底。試問我劍龍級潛艦會在此深度不足的海域下潛嗎?更何況是這艘龐然大物的核潛艦,你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就是找死嗎?

當然有人會質疑,這艘潛艦有可能是由南部的深水區北行潛航進入淺水區的,這當然有可能、似乎也很合理,但是這樣的水深風險太大了,潛艦無法深潛必須一直在潛望鏡深度警戒並回避衆多的漁船,真的是很難又危及自身的事(俗話說的好,就如同「龍困淺灘遭蝦戲」),因此基於筆者的潛艦專業素養,答案告訴您「不可能」!

分析此次情況,不能僅就單一事件來妄言評判,必須依據過去對岸各型潛艦長時間以來的操作和運用模式來觀察研判。依據兩岸地區周遭的海域水文,不論是中國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的潛艦,要進出西太平洋目前僅二條路徑,一則是由南海通過巴士海峽,另一則是經由宮古海峽、石垣島海峽、與那國島與臺灣東部之間進出。除了自海南島三亞或榆林基地,自南海進出巴士海峽,均爲深水區之外;中國現行北海與東海艦隊的各型潛艦,自北往南航行都必須採取浮航,直到抵達安全深度的水域,纔會執行下潛。

過去中國自前蘇聯引進R級潛艦(大陸均稱爲潛艇),並仿製該型潛艦建立首艘033型潛艦之後,直到自制039A型宋級潛艦爲止;其在淺水海域(如渤海、黃海、臺灣海峽等)的作戰航行運作均是採取「晝伏夜行」的浮航模式,直到抵達有足夠安全水深的海域才執行下潛。

2019年7月4日下午13時有民衆自馬祖返臺搭乘「臺馬之星」返臺時,在馬祖附近海域拍攝到疑似中國海軍041型元級潛艦浮航通過,其地點系在中國大陸編號第20號領海基點的「南引島」附近海域,該處海域的水深不足100公尺。其實這也是由深水海域進入淺水海域,必須浮航的典型案例,只不過其在白天被看到罷了。

中國潛艦穿越第一島鏈進入深水海域的路徑圖。(圖/作者王志鵬繪製)

至於有若干專家指出這是展現政治上的「威懾臺灣」,那真的又是一個大笑話。中國094型彈道飛彈潛艦(SSBN)北約稱爲「晉」級,可搭載12枚「巨浪」2型或3型潛射彈道飛彈、射程7000至9000公里,他在海南島的三亞基地泊港就可以威脅,何須浮航穿越臺灣海峽。該型核潛艦的設計目的即在於首次或保存第二次核武反應打擊的能力;若用於現行威懾,即在於針對潛在的威脅對手美國,豈是針對臺灣。

亦有專家指出,可能是北返至建造場進行「年度大修」,那爲何過去數十年來,中國那麼多型的核潛艦也都要進行定期維修,卻鮮少見到如此浮航行逕穿越臺灣海峽。若是因爲纏到漁網或繩索,核潛艦通常都有潛水員,可上浮後直接進行切除。

那真實的情況爲何?可能有二種:其實從該艘核潛艦浮航採取低速前進的情況,很有可能它的核動力推進系統,發生了不大卻也不小的故障;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測試所升級更新的核動力系統(如採用最新096型核潛艦的技術),卻也發生了一些問題。以至於爲了安全起見決定執行上浮,改採取輔助的柴電主機慢速推進。

然而,南海最近的潛艦基地就在海南島(三亞與榆林),該核潛艦卻不就近前往,這就表示可能該基地無法解決;是以派遣水面艦伴護由南往北,採最近的距離穿越臺灣海峽;而所派遣伴護水面艦是大型拖船、潛艦救難艦、還是護衛艦,都有不同的意涵。由照片顯示,該核潛艦並未被拖帶,系由自身動力慢速航進,因此可知雖有問題,雖不大卻也不小(至少可能無法潛航)。而採取臺灣海峽以西,其領海近岸的路徑北返航行,其優點至少有二:首先,在所控制的海域內,一旦有任何問題,都可就近支援;此外,就是可以避免美國、日本與臺灣的空中與水面的偵察。

當然,該艘核潛艦爲何在伴護艦隨行之下,由南往北在海峽中線以西慢速浮航前進,發生的真正問題不得而知;相信美國的軍事情報衛星必然會有所獲,但必然也不會公開;不過,後續是否有商業衛星或其他情資,可以察覺其後續的行進路線,以及靠泊的基地或維修廠,就可以完整解析出來。

(作者爲前海軍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與潛艦訓練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