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臺也應推出“老年人模式”

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髮展以及助老政策持續發力,讓老年人互聯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銀髮網民”的規模越來越大,老年人的網絡行爲越來越頻繁。可是,隨之而來的“網癮老人”也在逐漸增多。矯正老年人網癮問題,我們不妨參照青少年的網癮矯正經驗,也給老年人打造上網“綠色模式”。

據《法治日報》報道,“父母沉迷手機怎麼辦”近來成爲年輕人社交熱門話題。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父母成了手機不離手的“網癮老人”,不去散步不去下棋,每天在家躺沙發上刷手機,“打不得罵不得,道理還不聽”,子女勸了根本沒用,往往是左手剛放下手機,右手又拿起來。

在以往的網癮矯正模式中,被矯正的對象多是青少年,而現在,被矯正對象多了很多“老小孩”。這種變化貌似在意料之外,實則在情理之中,符合社會老齡化發展規律,所折射的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髮展以及助老政策的持續發力,讓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讓“銀髮網民”的規模越來越大,讓老年人的網絡行爲越來越頻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4億。而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有近2.6億名“銀髮網民”(50歲以上),60歲以上老年網民佔9.4億網民人數的10.3%,且用戶增速高於全體網民,成爲網民的重要增量和組成部分。

老年人基數越來越大,有上網意願和需求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而國家和地方也在近期頻頻出臺適老化政策,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行動,相關企業紛紛推出“適老版”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上網難題。在互聯網社會的大環境中,在上述因素的疊加下,老年人觸網率的快速提升是必然趨勢,老年人的網癮問題也早晚會“發作”。

很多老年人的自制力會下降,且老年人對網絡的身體耐受性往往較差,長期沉迷網絡,失去正常的生活節奏和規律,既容易引發種種健康問題,也容易引發情感、社交等問題。而且,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環境,面對花樣百出的騙術,不少老年人的上網操作能力、識別能力、避坑能力明顯不足,很容易掉入詐騙陷阱中,遭受財產損失

爲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權益、成長權益,社會在努力打造青少年綠色上網模式,相關政府部門、組織、企業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儘管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還存在很多漏洞短板,但總體而言,青少年綠色上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對越來越多的“網癮老人”,我們不妨參照青少年的網癮矯正經驗,也給老年人打造上網“綠色模式”。

要想打造老年人上網“綠色模式”,網信工信等部門以及老齡協會等組織可聯合推動相關企業,在網絡遊戲、短視頻交友平臺打造老年人專屬模式,精選內容,屏蔽糟粕優化流程;相關網絡平臺對老年人進行實名認證,根據不同年齡段限制服務時長,如老年人“刷機”超過時長則予以提示,或暫停服務一段時間,還可在夜間休息時間對老年人上網操作進行特別限制;民政公安等部門以及村居社區應加強對老年人上網的安全培訓,經常向老年人發佈詐騙案例解析詐騙套路,增強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

子女等家庭成員也應對老年人多陪護、多關愛、多疏導,用家庭責任幫老年人找到防治網癮的親情“解藥”。社會對老年人的網癮問題也不能一味封堵,而是應該疏堵結合,多給老年人搭建體育、旅遊、遊戲、社交等平臺,多給老年人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多給老年人開發適老玩具,讓老年人在網絡之外也能找到樂子,也能活得充實。

保障未成年人綠色安全上網已經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確立的法定義務,保障老年人綠色安全上網也應被寫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有法可依,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才能從便捷模式順暢地升級爲安全、綠色、健康模式。